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图片新闻  >  精彩图片
搜 索
城市不能承受不文明之累 城建硕果屡遭践踏
2007-06-11 14:28:0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崔志强 鞠红梅 王明伦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图片说明】身边人来人往,“倒爷”睡得踏实。

 

【图片说明】这么乱扔乱倒,马家沟几时才能清?

 

【图片说明】不懂珍惜眼前美景,有何资格立下海誓山盟?

 

【图片说明】广场灯饰已无法为城市增光添彩。

 

【图片说明】休闲广场,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最大之地。

 

【图片说明】江畔公园500盏装饰灯被洗劫一空。

 

【图片说明】过街天桥体无完肤。

 

【图片说明】身边风景区,竟能旁若无人。

 

【图片说明】公用绿地变成了私家菜园。

 

【图片说明】素质教育从娃娃抓起,家长需以身作则。

  东北网6月11日电 城市中,大街小巷建筑机械轰鸣;家门口,绿地凉棚支出一片清凉。每一位哈尔滨市民耳听着激荡的城建交响曲,目睹着城市变化的日新月异。

  从2003年到去年底,哈尔滨新建、打通、拓宽、改造大小道路近千条,实现了城市交通的畅通。2005年,“改造背街背巷”、“铺装土路”、“消灭无灯街”等一批新的项目成为城市建设的主题,这一年铺装街路242条、车行道82万平方米、人行道76万平方米,为436条街路新装了路灯。去年,哈尔滨投资近10亿元,先后完成11路10桥工程,新建了文昌高架桥、马家沟跨河桥、文昌地道桥等快速通行设施。

  小区伴路而生,绿地花园伴小区而建,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政府的人本化投入逐年增加。4年中,1600余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区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达标景观庭院已达1318个、社区广场及休闲公园76处。目前,哈尔滨绿地总面积达8189公顷,绿化覆盖率28.35%,人均公共绿地6.41平方米,人均公园面积3.19平方米。近几年,每年哈尔滨用于改造居民庭院的资金达3000万至5000万元。

  走出小区庭院,更多的地方特色美景引人入胜:中央大街三期整治,完善辅街风貌,步行街特色更加凸显;犹太历史文化遗迹的修缮为城市开辟了新的旅游资源;兆麟街区改造,让建筑艺术广场放大三倍,成为“城市会客厅”……4年中,辟建了巴黎广场、维也纳音乐广场等近50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性广场。

  城市建设的大投入,换来了市民出行的便捷、居住的舒适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增强,日益多姿多彩的城市画卷是政府交给市民的一张考卷。

  近几年,哈尔滨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从铺路架桥到庭院改造,从开放公园到修建广场,政府大手笔的人性化投入,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切实地感受到了城市发展带来的舒适与惬意。环境在变,人也在变,但比起物质文明现代化的进程,精神文明现代化的速度却明显滞后。最近,读者来信集中反映了一系列市民的不文明行为———毁坏设施、乱扔垃圾、践踏绿地、随地便溺……一些市民习惯性的“小动作”正蚕食着得之不易的城建硕果,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起的美丽家园正惨遭不文明行为的破坏。来信的读者急切呼吁,改变陋习,爱护家园。

  城市不能承受不文明之累

  不仅是环境改造和建设时投入的大笔资金,后期维护付出的人力、物力也被不文明行为践踏着。

  据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办统计,2005年10月至去年“十一”前,全市景观街路及一、二类街路共计丢失电缆7万余米,各类灯具、照明设施4万余盏,各类灯管近两万米。各个小区的大小设施因常常破损,无法统计,只能增派人手,随坏随补。

  近几年,哈尔滨市已改造了2500个居民庭院,因这些老式居民楼内的庭院没有物业公司管理,每改造完一处,整治办都与居民委进行建管交接,由居民委雇用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因一些庭院施设破损较重,哈尔滨市每年都投入数百万元专门用于庭院设施的维护。但维修的资金有限,远远跟不上设施破损的速度。

  古梨园的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从早8时至10时两个小时内,她仅在自己负责的几百平方米的区域内就收了两推车的垃圾。虽然这个公园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垃圾箱,但来这里休闲的市民还是习惯把水果皮、瓜子皮、小吃零食的包装袋随手就扔,无奈之下,公园管理部门新聘了十多名卫生管理员来负责捡垃圾。

  在哈尔滨各主要街路、旅游景区、公园广场内,在游客、行人或匆忙或悠闲的步履后,总能看到保洁人员忙碌的身影频繁闪现。无论严寒酷暑,她们始终风雨无阻地坚守我们这座现代化城市的文明防线,可对于她们的劳动成果很多人却不懂得珍惜,尤其在一些旅游休闲景区,保洁人员的劳动强度超出普通环卫工人的几倍,一名保洁员说:“从早到晚脚不停,有时忙的连一顿饭都得分几顿吃,每天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次‘长征’。为了保护着我们城市的颜面,再苦再累我们也认,可每天看着种种破坏良好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发生却无能为力,我们的心也很累。”建筑艺术广场的保洁员说:“我气愤的不仅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让我无法接受的是祸害环境的竟然都是自家人。这个广场日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无论是国内其他省市的还是国外游客,都很少在这样整洁的环境里做出破坏环境的事,可自己城市的市民却不管不顾,让人心寒。”

  据了解,今年,哈尔滨市城市维护改造建设挥舞起大手笔,计划总体投资规模为212.5亿元,启动新建8个方面的重点工程,持续推进7个方面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涵盖了交通、环境、资源开发、防灾、安全等方面,单体工程近千项。其中包括三环路江南段工程;道外二十道街跨江桥工程;沿江景区改造建设工程;中华巴洛克街区改造工程等等。还将计划植树150万株,新增绿地700公顷……一些城建项目需要有关部门精心维护,而更多市民每天走过的新建路桥、每个傍晚休憩的小区花园、每个让哈尔滨人自豪的特色景观,更需要每个市民每时每刻精心地爱护,得之不易的美景方可长存。

  目击

  累累硕果处处伤痕

  开放公园开放后环境付出不应有代价

  2000年6月15日,拆除了800延长米围墙的建国公园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此后哈尔滨又相继开放了古梨园、尚志公园、清滨公园、靖宇公园等十余所公园。围起来的公园是一道风景,那敞开后的公园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建国公园位于道里区建国街和通达街交界处,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作为哈尔滨第一家由收费转为免费开放的公园,建国公园经历的“痛楚”自然最多。开放之初,公园内的绿地曾被人为圈占成了“麻将馆”,而成片的绿地就在人们的脚下被踩成了不毛之地。几年来,公园内的健身器械、座椅等休闲设施屡遭“黑手”,经常是修的还没有坏的快。5日上午,记者在建国公园侧门口看到,一溜烧烤摊紧靠在栅栏外,绿地内外油渍斑斑、垃圾遍地,烧烤摊业主把筐、编织袋扔到树丛中,小树被压得东倒西歪,近百棵小树已是残肢断臂。

  古梨园位于道外区宏伟路,占地面积9.9公顷,1994年对外开放。走进公园,园内花红草绿的优美景象立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记者近日走访时,却看到了一幅幅不和谐景象:一处绿地内,一市民正埋着头用自带的铁铲挖着野菜,不一会儿,好端端的绿地就被挖得“豁牙露齿”;一张休闲椅上,一男子蒙头大睡,过往路人无不侧目;几处休闲区内,下棋的、打牌的都兴致高昂,他们的脚下痰渍斑斑、烟头一地;在稍微僻静的地方及草丛边,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随处可见,而树林深处,游人“方便”的身影更是“见惯不怪”。

  清滨公园2000年改为敞开式公园,面积3.3万平方米。为了保持清静的环境,园内各路段都设有果皮箱,可遗憾的是果皮箱成了摆设。在一处果皮箱旁记者观察了10分钟,这段时间内只有一名女士将手中食品包装袋丢进果皮箱,先后有三名男子将手中尚燃的烟头“潇洒”地抛进了离果皮箱几米外的草丛中,一名孩子要把手中的冰棍杆扔进果皮箱却不小心扔到了外面,当他想捡回重扔时却被一旁的大人以太脏为由制止。公园侧门口的一处绿地深处,成了一些老人的遮阳纳凉处,在这片树荫下,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小草已被踩没了生机。

  记者连日走访了近10个开放公园,多数公园管理者说:“除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踩踏绿地、随地便溺等常见现象外,最让他们头疼的还是设施的人为破坏,为了保持公园的整体美观,设施损毁要随时补修,这笔额外的负担让我们实在承受不起。”

  休闲广场环卫工人劳动强度最大之地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边就多出了一个或几个街心绿地、休闲广场。没有市民不希望能在整洁清静的环境中生活,可一些人也许无意识的行为偏偏就破坏了这份整洁清静。

  建筑艺术广场以其独特的建筑景观、欧陆风情闻名于海内外。经过三期改造,投资数亿元,去年底它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市民面前。在艺术广场的画廊内,展示图片上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用粗笔写上“爱情宣言”。广场上地面异常整洁,像痰渍、烟头这样污点显得格外清晰刺眼。一名广场保洁员告诉记者,共有10名保洁员负责整个广场的日常保洁,为了清捡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他们每天几乎都没有空闲的时候。就在记者和她说话的几分钟工夫内,她刚刚清洁过的这段路面上又多出一口痰、3个烟头。在广场内有很多家长领着孩子来玩,白天时大人内急还会自觉地到旁边的公厕,可孩子们却随意在广场上“方便”起来。

  太平桥两侧的音乐广场成了啤酒广场后,每到盛夏之夜,广场上烟雾缭绕、人声嘈杂,马家沟江堤内外同时也成了便溺“灾区”,而同样的情景竟然在代表哈尔滨文化品位的中央大街天天上演。中央大街步行街的三条辅街都建成了啤酒广场,虽然烧烤冒烟有污染环境之嫌,但毕竟是为以喝啤酒著称的本市市民提供了绝好的休闲场所。尽管每处啤酒广场旁都专设了公厕,可建筑物的墙角以及商场的橱窗下仍是尿渍连片,自从天气转暖后,每次从这些“露天厕所”旁路过,都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漫。

  为了防止宠物伤人及污染环境,哈尔滨所有的休闲广场都有“禁止带狗入内”的规定,牌子立了,却有人视而不见。在道里区红星广场、动力区母亲广场等几处休闲广场上,遛狗者大有人在,有的甚至不用绳拴任狗在广场内自由活动,有时几条狗凑到一起嬉戏追逐,吓得大人叫孩子哭。此外,在绿地内甚至广场路面上,小狗们是想拉就拉想尿就尿,而狗的主人却很少有主动收拾的。

  记者走访几处休闲广场了解到,因为休闲广场大多是新建和改造的,为了维护建设成果和形象,有关部门对广场的卫生要求很高,而因为一些市民随意吐痰、乱扔垃圾和烟头,负责广场卫生的环卫工人劳动量是最大的,每天要10多个小时在广场观察卫生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清理。有休闲广场环卫工人说:“每天仅跟在狗的后边,收拾它们的‘遗留物’都忙得晕头转向。”

  沿江河风景线垃圾和破损设施成别样“风景”

  为使哈尔滨沿江整体环境有较大改观,更好地提升哈尔滨沿江一条线景观效果,哈尔滨市对松花江沿江风景线实施绿化升级改造工程、亲水通道休闲广场工程、小品建筑及泵站外立面改造工程、沿江灯饰亮化工程等,拓展了沿江景区空间,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从顾乡公园到道外江畔公园,沿这条风景线走访时,记者看到的是满目垃圾及触目惊心的破坏。在顾乡公园和道外江畔,到处是聚堆“小赌”的牌友,每一处牌局旁都是一地烟头、废纸;九站公园内的小树被晨练者拉扯得脊柱弯曲、畸形生长;江畔的凉亭被涂画得乱七八糟,不堪入目;路灯、装饰灯等设施接连被毁,江畔公园内500盏装饰灯被洗劫一空,无一幸存;道外江畔防洪堤下成了便溺重灾区,臊气熏天;江坝上,一条大狼狗狂叫不止,不远处五六条小狗正一起追逐,吓得过往市民老远就绕着走;沿江垃圾成片,果皮、包装纸、塑料袋等五颜六色的垃圾“映衬”着绿草,成了江畔又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在历经11年整治,耗资近10亿元后,马家沟这条昔日的“龙须沟”终于成为一道城市风景,可治理后的马家沟却未能长久保持整洁、卫生的环境。马家沟宽城街桥段曾是治理的样板,“风铃园”内当年不仅风铃响丁当,还能处处闻啼鸟,可如今已美景不再。体育设施损坏过半,长椅、路灯、雕塑等设施破损严重,堤坝护坡石部分坍塌、脱落。一座石像下是烧纸祭拜者留下的成堆银元宝纸灰,另一座雕塑上则被人涂抹得面目全非。绿地内垃圾成片,杂草丛生,个别市民竟打着绿化的名义圈地种起了青菜。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