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1日电 高考结束,考生们终于可以松口气。心理专家提醒,考生的心理会根据考试情况而变得十分复杂,出现心烦、躁动、失落、内疚等表现。从考试结束到成绩公布这段时期,是考生最易出现“心病”的阶段。
10日,家住哈市道里区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平时很要强,学习成绩很好,可这次考得不理想,情绪极度低落,两天来一直以泪洗面,张女士十分担心女儿会因此憋出病来。
记者从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了解到,这几天,前来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考生并不少于高考前,一类是过度兴奋,考前压力过大,考后彻底释放,使考生玩乐过度,产生虚狂行为;另一类是极度悲观,易陷入悲观失望而不能自拔,甚至产生无颜面对家人和老师的内疚之情。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朱广雨认为,从考试结束到考试成绩公布这段时间,是考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考生考前定下的高目标与考试现实可能形成强烈的落差,以及考前长期超负荷学习,形成的紧张模式,在考后会完全放松,使考生突然丧失目标、迷失自我,这些都会使考生在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不适感,容易出现抑郁、焦躁和过分放纵等心理问题。
朱广雨建议,考生不要无节制地玩乐;为释放心中的压力和不快,考生可多听音乐,常到户外活动。适当的沟通交流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慰藉,家长不要过分放纵或过多埋怨、指责孩子,尤其是对那些成绩不佳的考生,过度的讥笑和打骂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不良后果。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