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粮食基地确保粮食安全
王巨禄等陪同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黑龙江省调研
东北网6月18日电 11日至17日,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段应碧为组长的十位副部级全国政协委员组成的全国政协“粮食基地建设与粮食安全”专题调研组在黑龙江省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赴佳木斯、鸡西、牡丹江三市和农垦总局建三江、红兴隆、牡丹江三个分局,就三江平原粮食基地建设问题以及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问题开展调研。在佳木斯市调研期间,省政协主席王巨禄陪同调研并讲话。省政协副主席梁荣欣和省农垦总局、省政协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全程陪同调研。
调研组组长段应碧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这次组织委员到黑龙江开展“粮食基地建设与粮食安全”调研,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在我国有极端重要性,始终是非常紧要的问题,不管粮食供应的现实状况如何,对这个问题都不可掉以轻心;二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最重要的是基地建设,必须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来建设商品粮基地。加入WTO后,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我国搞现代农业,最大的难点就是经营规模太小,而小规模农业很难和国内外大市场对接。在全国商品粮基地中,黑龙江的经营规模比较大,但也有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次到黑龙江调研,重点是要探索在这种比较大的经营规模情况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商品粮基地。
王巨禄在佳木斯市陪同调研时说,建设好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黑龙江的省情决定的,也是中央、国务院对黑龙江的要求。黑龙江有国家最大的农垦企业,并存着农垦和地方两种经营体制。从农民人均收入来看,垦区比地方农村多一倍;
地方农民大多没有扩大再生产能力,只能维持当年的简单生产;落实中央提出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责任制,垦区落实得最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落实不好;垦区人才培养成梯队,团队素质、管理人员和决策者素质都比较高,因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比较好;在垦区周围的县市乡,与农垦合作都比较好,发展都比较快。推进场县合作共建后,农垦和地方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双赢。通过垦区的影响和示范,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单位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生产集中度,同时延长了农业产业价值链,促进了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这些都是发展现代农业所必需的。这也为推进全国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以及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提供了经验,探索一条新路。实践证明,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必须走发展现代农业之路,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