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19日电 今天出版的《黑龙江晨报》刊发署名文章《大学教会我学习如何发挥能量》,全文如下:
我本人1984年考入原佳木斯工业大学,虽然没有1977、1978那两届学长们的丰富经历与别样感受,但高考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在念大学期间,基础课、专业课的老师们为我们授业解惑,不仅系统地构建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完善了我们的知识结构,更是培养了我们“学习的能力”,在大学毕业至今工作近20年里获益匪浅。
毕业后,我一直在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从负责共青团的工作到分厂厂长,到现任公司副总经理,每一个进步,都与高校的教育和锻炼密不可分,对于母校,对于教育、关心我成长的师长们,我永远心存感激。
从1988年毕业至今,近20年的工作经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非常难得。而与我一同走出大学校门的同学们,都在各自岗位上承担着重要责任,已经成为社会、企业、学校的中坚力量。我作为企业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见证了哈锅这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历程,同时欣喜地看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各届学子们投身国家建设,推进企业发展的热忱与实力。在企业建设过程中,科技一线、生产一线、管理一线都需要掌握各类专业知识的人才,每年从各大专院校招收几十名、上百名毕业生充实到各个岗位。正是这些人才的汇集,推进了“哈锅”的不断发展进步,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锅炉到我们自己生产首台60万亚临界锅炉,到开发研制出我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电站锅炉等,这种改变和进步都是人才发挥作用的结果。
企业发展需要人才,社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由学习中来、由实践中来。在高兴地看到恢复高考的30年间,大中专学校共录取了3600万人这一报道,心中涌起“江山代有人才出”这一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了压力。社会越发展,信息越丰富,知识的更新就越快,因此,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这是获得成功的前提、参与竞争的根本。庄子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千年慨叹,说的就是时间宝贵、学无止境。基于此点认识,我于1996年攻读哈工大的MBA,2004年继而攻读技术经济博士学位,就是希望在倾力工作的同时,能够在学识上更进一步,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理想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