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基地建设和粮食安全”专题调研组在我省召开座谈会
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
王巨禄出席会议并讲话
东北网6月19日电 18日,全国政协“粮食基地建设和粮食安全”专题调研组结束三江平原粮食基地调研活动,就“粮食基地建设和粮食安全”问题在省城哈尔滨召开座谈会。省政协主席王巨禄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申立国代表省政府就三江平原粮食基地建设情况作了汇报;省政协副主席梁荣欣主持座谈会。省政协秘书长白树清,省农垦总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粮食局和省政协研究室、经济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据介绍,我省农业具有资源禀赋较好、生态环境优良、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机械化水平高、开发潜力巨大的特点。我省耕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全国粮食净调出最多的省份和全国最大的粳稻种植区,机耕和机播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田间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尤其是拥有全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农场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全省形成了以优质粮食产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申立国说,作为我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的三江平原地区,是全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今后一个时期,三江平原地区粮食基地建设,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统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增强抗灾减灾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竞争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将采取加大投入力度、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等三项措施,抓好防洪除涝、水利灌溉、农机化、标准化、科技创新、良种化、产业化、市场体系建设、生态等九大工程。
申立国在汇报中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大对三江平原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二是尽快批复“两江一湖”粳稻基地建设项目;
三是批准我省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四是对三江平原地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予以政策扶持;五是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专题调研组组长段应碧说,这次到黑龙江来开展粮食基地建设与粮食安全问题的调研,是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今年的一个重点课题。这次在黑龙江活动了8天,看到了黑龙江以农垦系统为代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和学到了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东西,感到很受鼓舞,也很振奋。通过调研,我们首先感到,黑龙江这些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展很快,贡献很大;其次,感到这里农业生产条件很好,生态状况也比较好,发展潜力很大。农垦系统已经有了一套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把农垦的做法推广到农村,就是很大的潜力,而且农垦自身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从国家来说,对这里应该重点支持,加快发展。这不仅是黑龙江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听了黑龙江省政府的介绍,感到思路很清晰,很完整,所提出的规划和想法符合实际、符合大局,应该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在黑龙江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我认为是非常必要。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原来我们认为有优势的农产品如劳动密集型的现在出口越来越困难,土地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对我们自己冲击很大;另一方面,城镇化劳动力转移很快,如何防止农业的老龄化是个大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既是长期任务,又有紧迫性。
省政协主席王巨禄说,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业后发优势、品牌优势明显,中央对黑龙江有希望和要求,做好粮食安全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文章,确实很重要。现在全国能够拿出商品粮的,只有江西、河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其中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就占了八成,真正的商品粮基地应该是在这几个地方。黑龙江是最有潜力的,这里生态、土地、水资源、温度几个必备条件都很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质量,就应该重视东北地区。生产主要粮食品种和优质口粮的黑龙江潜力巨大,应当是重点当中的重点。
王巨禄说,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好从哪里发掘潜力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发掘生产组织体制和机制的潜力。农场与地方比有差距,不光是机械和科技的问题,首先是生产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的问题。现在大型国有企业统一经营搞得很好,如果把统分结合的模式移植到地方,效益能提高很多。农垦系统与地方比较,优良品种的推广,机械化还有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农药、病虫害的防治等现代化的生产要素比较齐备,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在农垦的示范带动下,农村也有发展的渴求。现在迫切地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搞好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