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高考,我永生难忘的那一天
2007-06-19 17:13:26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社长77级毕业生 程颖刚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9日电 今天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刊发署名文章《高考,我永生难忘的那一天》,全文如下:

  1977年12月24日,当我走进恢复高考后的黑龙江省大学招生考场时,我还不知道,这是我人生轨迹的一个拐点。当时令我兴奋的只是,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恢复高考的决定,终于给了我一个实现多年梦想的机会。

  带着比较扎实的初中一年文化,1970年末我幸运地成为了第一工具厂工人。然而,技术工人的工作又燃起了我新的求知欲望。国有大企业正规的技术培训使我有了新的机会,虽然资格不够,我还是赖皮成为厂“七二一大学”的编外学员,并梦想着有一天能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再走进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工程师。车间领导看到我勤奋好学,几次到厂办公会上强力推荐,但都由于我的父亲在1958年被打过右派,并非根红苗壮的纯正工人阶级子弟终难入选。随着我的大学梦一次次地破灭,我几乎心灰意冷了。

  就在我毫无他望地开始安于做一个优秀的产业工人并开始谋划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之时,一声春雷,党中央恢复高考的政策出台了。这时,我已是24周岁。尽管厂团委当时已经有意调我去作团干部,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备考大军。车间生产任务离不开人,我和师兄弟们串了一个多月的夜班,白天上机台,晚上复习备考。初二以上的数学没系统学过,我借着机械数学的底子,把六本初高中数学囫囵吞枣地从头撸了一遍;历史地理、语法修辞没有系统学过,当历史老师的爸爸成了我的文科家教。

  带着十几年的梦想,带着几代人的期望,1978年2月,我真的迈进了黑龙江大学的校园。强烈的求知欲望使我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着知识的营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也将骨干教师倾巢而出,教授我们这些有些已经拉家带口的“大学生”,使我们这一届大学生享受到了几乎任何一届学生都没有享受到的“小灶”待遇,也使我们这一届学生打下了最扎实的知识根底。

  30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已经由一个产业工人成长为一名现代报业集团的领导者。然而无论何时,小平同志给我们这一代大学生创造的人生际遇,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一代大学生的厚望和重托,就像30年前永远难忘的那一天一样,将永远成为校正我人生准则和事业追求的一个坐标。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