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6日电 今年各级政府层层下达了减排的硬指标,其中包括二氧化硫的指标、COD的指标等等。然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污染物排放量一直处于一种稳中有升的状态,如何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减下来成了地方政府相当头疼的问题。记者在近日采访了一些环境方面专家学者,他们都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减排的空间绝不只是国家要求的一点点,其实很大、很大。
多建高科技武装的垃圾处理厂
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391.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914.07吨,垃圾已经成了越来越令人头疼的污染源。然而环保专家一直坚信,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能源。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杨谦说,我们可以用动植物残体也就是骨头菜叶等物来制作有机肥,园林枝条深加工可以变成鱼鳖虾蟹的饲料,秸秆可以制酒精,水果厂废水可以制成生物材料……这些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在我们国家推广得仍然很缓慢。
“8年前哈尔滨就开始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进程了,8年后我们还没有一座高科技武装的垃圾处理厂。”提及此杨谦感慨颇多。“现在我们处理垃圾的主要办法就是填埋技术和焚烧技术。填埋技术是公认的最落后的技术,它会污染土壤和河流。而焚烧技术成本高,造成的污染是无法治愈的。焚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恶英气体是根本没有任何处理办法的,被称为是‘世纪之毒’。所以兴建高科技垃圾处理厂已经成了当前最紧迫的事情,有关部门必须为此负起责任来。”
污水废水处理率还需大幅提高
城市污水的处理也与垃圾处理一样面临着相同的状况。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赵庆良说,据他了解,目前我们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还达不到20%,废水的回用率还达不到1%,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也不能满负荷运行。现在河北为了保护白洋淀要建13个污水处理厂,河南最近也要上马15个污水处理厂,但是我们全省才仅有11个污水处理厂,在这方面,我们无疑是掉队了。
“为什么现在工厂偷排事件不断?就是因为工厂没有把环保费用算在生产成本之内。”赵庆良说。他认为,工厂减排是必须要花费一定费用的,尽管专家现在一直在研究更好的技术来降低水处理的成本,但这钱还是一定要掏的。污水处理率要是提高了,COD、DOD等污染物的减排自然就不是问题。
加大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推广节能技术
高新技术也在减排的战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高继慧说,我们的能源利用率还不够高,每千瓦时我们的煤耗要比发达国家多399克。能源利用率上去了,自然就会达到减排的效果。技术一直在决定着减排的成本,拿脱硫设施来说,5至10年前,购买脱硫设施的钱要占电厂资产的10%,脱硫设施国产化后,价格就降了一半。
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吴少华认为,节能减排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发、引进和推广了一大批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技术,特别是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不够。同时由于缺乏鼓励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的政策和机制,多数企业融资困难,节能技术推广应用难,难以适应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