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百年大旱抢回秋菜丰收年 今秋菜价可能略涨
2007-08-29 15:14:2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张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菜农每天还要提桶浇水。

  东北网8月29日电 哈市今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旱情,近日不断有市民来电询问:旱情对哈市蔬菜生产会不会有影响,秋菜和冬储菜供应能不能充足?

  28日,记者对城区一些特色蔬菜种植区进行走访,了解到各区通过灌溉、补种等多种措施,基本保持了往年秋菜的种植面积,种菜成本虽略有提高,产量也略有减少,但总量依然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不会有较大浮动,菜农的收入也可保证。

  人工降雨获益蔬菜大量外销

  在道里区新发镇的一片蔬菜大棚前,菜农解民丰正在往农用车上装西红柿,他将从自家大棚摘下的西红柿分成几个档次,最好的一批准备南销到上海。入夏以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少,西红柿、黄瓜、豆角等后茬儿蔬菜品种,花落的也早,减少了一到两成产量,他的10个大棚总产量减少近2000斤,但由于外销和内销补齐,损失并不大。

  这一片共有70个大棚,每个大棚里都种了一亩的错季菜。一个菜农告诉记者,这些菜大多都是供应本地市场,虽然产量减少了,但市场价格并不比往年低。五星村的菜农于继海说,大旱对大地菜影响比较大,很多黄瓜花在没结穗儿时便落了,由于水分不足,一些结穗成长的黄瓜也是歪歪扭扭,政府对菜农有补贴,这些蔬菜在上市时也分成了三等。以西红柿为例,就分为三档,他们的收益从中得到了保证,市民的消费需求也平衡了。

  据道里区农林局董科长介绍,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候,哈市进行了人工降雨,这一区域从中两次获益,从目前情况看,秋菜可按时上市供应,对市场影响不大。

  开辟新种植区大白菜不减量

  去年10月中旬,哈市无公害大白菜销售非常火。当年秋菜种植面积为17.3万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占80%,增长到了13万亩,各种品牌秋菜格外受宠。早在去年9月初,上海、深圳等地的客商就提前预订了300万公斤平房大白菜。作为无公害大白菜生产基地,平房区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万亩,农户发展到了2359户,每年无公害蔬菜总产量有4000万公斤。

  记者从平房区农委了解到,往年从7月18日到22日开始,无公害大白菜就开始播种了,由于今年旱情较重,直到7月31日所有菜农才完成播种。为保证大白菜质量,该区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指导菜民播种前大量浇水,出苗后又加强灌溉,现在菜苗儿长势比较好,估计10月20日前就能上市。

  毁种增加成本胡萝卜有涨价可能

  去年10月初,道外区团结镇红利油豆角基地和民主乡新立胡萝卜基地曾出现了外销热潮。民主乡新立村有1.5万亩的无公害胡萝卜基地,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该基地胡萝卜品种不断更新,目前已发展为省级无公害基地,产品达到部级标准,并远销到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今年六七月间,由于旱情严重,这里的无公害胡萝卜曾进行了大面积毁种,总面积达到一万三四千亩之多。

  目前该区民主乡等知名秋菜生产基地的秋菜长势还是可以的,胡萝卜已经有一批提前上市。该区大量秋菜将在10月上市,据农业水产科的工作人员介绍,从现在的情况还难以确定具体产量,因为这些秋菜的后期生长也非常关键,由于毁种等原因增加成本,价格可能会略有提升,不过涨幅还是要由整个市场来定,具体价格在9月20日专业调查以后就能推测出来了。

  减产不减收特色菜继续走俏

  南岗区一些大的科技园区素以种植特色菜闻名,如七彩椒、荷兰豆等,今年哈市大旱,对这些生长在温室里的金贵蔬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种植成本增加,产量减少,对菜价肯定有影响。”南岗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韩良芝分析说,今年大旱几乎波及到了所有蔬菜种植区,包括棚室。因为干旱,要不断地浇水缓解旱情,无形中增加了产出成本,而特色菜主要在棚室内种植,为了收回抗旱成本,就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有质量才有效益,所以从目前物价持续上涨的行情看,今年大旱虽然影响了蔬菜产量,但市场价格较高,菜农的收入不会比往年少,菜的质量也可以保证。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