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5日电(记者 高长利) 王明(化名)是哈工大计算机学院2005级本科生,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旷课,学习不主动,2006年春季学期在全年级排名175名,平均成绩54.6分。新学期,学习成绩公布,王明的排名上升到128名,平均成绩提高到72.5分。该生学习成绩的显著变化和学院推行的学风分级预警帮扶机制是分不开的。
学风分级预警及帮扶机制是哈工大推行的大学生成长习惯教育的一部分。学风分级预警帮扶机制是根据对后进生习惯档案的分析,积极探索建立分级的、个性的机制。辅导员与被确定为重点帮扶的对象谈话、进行说服教育,严格控制玩游戏时间,增加去寝室检查次数,班委会轮流督促其上课和上自习,与家长商议帮扶方式,并及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
为每一名本科生建立一份成长习惯档案是成长习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部分。成长习惯档案,是通过多种形式记录下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历程。档案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通过具体项目的考察,由寝室长、团支部委员负责每月考评,辅导员负责学期考评。
在建立大学生成长习惯档案的过程中,航天学院选择一个团支部试点,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五采取寝室卧谈讨论的形式,卧谈会由寝室长主持,被评议的同学根据成长习惯档案上面的考察条目进行自我总结,其他同学对该同学提出优缺点。自我总结和同学评论以后,由寝室长逐条征求大家意见,最终形成当月成长习惯档案记录表。
为了使成长习惯档案发挥实效,交通学院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晚自习、作业完成、健身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考评体系的出台,从考核上为成长习惯档案提供了依据,将“月评”细化到“周评”、“日评”;从指标上为习惯档案提供了量化的数据,使“习惯养成”更加直观。
“五一”以后,理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每个班都建立了具有班级特色的习惯档案。在这个名为“爱心手牵手”的活动中,每个同学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习惯档案,以纪实的形式将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动记录下来,在与他人的对比中起到自我警醒的作用。市政学院也正在尝试将习惯档案做成“习惯月历”,以更灵活、更人性化的方式促成每一名同学良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