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6日电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全年投入近两亿元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初中生全面实行综合素质评价、高中新课改正式启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今年,围绕“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位教师,办好每一所学校”这一主题,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加大创新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投入2亿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从今年春季起,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了新的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除课本费,对部分寄宿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此举使农村学生因家贫而辍学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今年,哈尔滨市把教育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上,努力缩小区域、校际、师资等差距,全力打造均衡教育。哈尔滨市教育部门今年计划投入1.15亿元资金新建、改建、扩建部分中小学校,投入4800万元扩建职业学校校舍,投入2400万元改扩、新建1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预计用两年时间使市区和县城所有学校达到市级一类以上学校标准。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农村薄弱学校,使所有农村学校达到区、县(市)一类学校以上标准。
新课改创造个性发展空间
今年6月,全市63785名初中毕业生率先经历了哈尔滨市实施新课改后的首次中考。
与往年相比,今年中考因为“新课改”而发生了诸多变革:全市统一试卷,考试内容减负,试题更加灵活;省重点高中扩大招生范围;配额生比例增加3个百分点。最重要的是,教育部门将全新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考生报考高中的前置条件予以考量。
从这个学期起,综合素质评价将在全市30万初中生中全面实施,涵盖17个要素、51个关键表现的崭新评价体系,意味着今后全面考核综合素质将逐渐取代单纯以分数论高低的中招考试。
选修课、走班制、多元评价方式……今年9月秋季开学,全市高一新生将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办法。与以往相比,新课程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
“阳光体育运动”减轻课业负担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今年,哈尔滨市教育部门在百余万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把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与课间传统体育运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每天两次大课间活动试点,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积极进行体育运动,强健体魄。
为督促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教育部门规定,对不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学校,将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学校校长和主管校长当年评优的资格,并予以全市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