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建设如诗如画新稻乡--庆安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7-09-11 13:18:5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兰亚军 张贵文 高长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庆安县大米协会的绿色有机大米展厅

  东北网9月11日电 题:建设如诗如画新稻乡——庆安县新农村建设纪实(下)

  兰亚军 张贵文 记者 高长利

  建好新农村,科学规划要先行。

  2006年,庆安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庆安县建设新农村规划》,我们看到,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原则、内容,一项项科学具体明确。

  培育新型农民多方携手共绘稻乡新蓝图

  建设新农村,先育新农民。庆安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上,不惜血本投入。

  巨宝山乡巨泉村农民孙树海,几年前带领8户农民成立了股份合作社。400多亩土地集中经营,32名劳动力分工明确,种地、养殖、出劳务,每年分红三四万元,人均收入1.2万元。今年,孙树海带人闯进北京,搞起了室内装修,年收入增加10多万元。

  孙树海,庆安农民的典范,新型农民的代表。在庆安农村,不乏其人。

  近两年来,庆安县通过新农村建设中心户创建带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深入开展科普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在劳务输出上,重点在技能培训、经营观念和经验培训、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进行突破,打造新型产业工人;组建各类经济组织,通过经纪人和产业能人带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寻找商机、获取丰厚收益的本领;依托村屯文体场地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农民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培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准等措施,共培养新型农民3万人。

  丰收乡丰华村养鹿大王卢永库,为实现规模养鹿,非常注意在青年人中培养养鹿大户和经纪能人。19岁的姜明波肯钻好学,老卢经常带他外出考察,还把他送到大型养鹿场学习鹿茸泡制技术,后又帮他筹集3万元,购买加工设备,办起鹿茸加工厂,使鹿茸卖上了好价钱。姜明波的鹿群不仅迅速发展到28头,而且带动全村养鹿户发展到167户,仅马鹿就达620只,靠养鹿农民年增收180万元。这是庆安县培养新型农民的一个缩影。

  建设新农村,庆安在强化民主管理上创新工作思路和机制,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推动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庆安通过调查摸底、民主表决、项目审批、资金筹集、审核验收、账务公开等“十步工作法”,解决了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去年,全县共议成公益事业项目147个,筹资336万元,议成率和资金收取率均达到95%。据同乐乡同发村党支部书记吕桂林介绍,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解决了一些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事宜,激发了村民参建的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借外力激内力,众手研墨绘新图,妙笔丹青新稻乡。双洁米业,是久胜镇水稻专业化合作社的龙头。与农民开发种植富硒米,成为清华大学等北京18所高校的专用米生产基地。今年,全县引进省外引智项目进行稻鸭共育生产,面积1200亩。在久胜镇久宏村稻田旁,新建的鸭舍式样一致,每个可养200只,1亩地养鸭可增收500元。稻米由双洁米业全部收购,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20元。明年将扩大推广面积,增加养殖数量。如今,鑫利达、金绿脉等企业在建设新农村进程中起到了拉动作用,强势牵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履。

庆安县的绿色食品走俏海内外

  建设新农村,省、市、县直部门伸援手,共绘新稻乡发展蓝图。

  省工商联出资20万元为包扶的久旺村建了6栋两段式育秧大棚,出资7.5万元帮助贫困户盖砖房。今年对接中,省工商联计划投资40多万元搞廉租房工程,还为50名农民找到了用工单位,月收入1000元。

  省网通公司为吉安村捐建信息服务站,17台电脑成了农民获取信息、寻找致富项目的“直通车”;提供2000册书籍,由农民到省城书店选购。

  市审计局出资2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扶持大罗镇东平村进行旱改水1000多亩。

  庆安县51个部门,3个部门包扶一个试点村,搞规划、建基础、上项目。县委要求,帮建是一个实绩考核指标,出资出物不少于1万元。

  今年,庆安县结合林业发展,大范围推进生态屯建设,达到护屯林封闭化、路边沟硬质化、村屯路沙石化、绿化带完整化,660个自然屯,将成为农村新风景线。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