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人事部门打造人才队伍 “五突破”支撑新型工业化
2007-09-15 09:55: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贾辉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15日电 记者近日在省人事厅获悉,按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总体部署,该厅正在结合省情实际,研究构建人才支撑体系,努力打造与全面振兴目标相适应、龙江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人才队伍,形成“人才兴安岭”。

  主要目标:一是打造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等优势主导产业人才高地,整体实力位于全国前列。二是加快培养引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和素质大幅度提高。三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旅游、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专业化水平。四是积极培养特色民族文化和冰雪艺术与体育的顶尖人才,形成独特的人才优势。五是加强多层次俄语人才培养,建成全国对俄人才交流的重要基地。六是全面提高党政人才素质,打造讲政治、懂全局、善于治党理政的发展型领导班子和服务优良、勤奋敬业、务实廉洁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七是大力培养企业家人才,造就大批懂法律法规,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开拓精神,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八是进一步采取多种措施,壮大高素质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围绕上述目标,将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在人才资源整合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发挥人才资源整体功能的原则,实施“人才共享”,建设优势产业和科研力量相对集中、产学研衔接紧密、管理机制灵活的优势学科群,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整体合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谋划一批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实施聚集一批人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对条件具备的事业单位进行跨区域、跨部门的资源整合,鼓励现有资产、人才、技术等实行联合或合作。要发挥军工系统、中直单位人才优势,吸引人才以多种方式为我省服务。要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互动机制,加强“政产学研金介”合作,鼓励人才兼职从事企业管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活动。要发展行业人才协会,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协作、技术咨询及人才培养活动,搭建人才互动、交流与合作的平台。要实施好“城乡人才协作工程”,引导高层次人才开展实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活动。

  在激活和稳定人才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培养、使用、开发好现有人才摆在优先位置,积极推进人才管理工作体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全面盘活人才资源。要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改革人才使用制度,事业单位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企业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要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坚持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细化国家千百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长特别奖、省政府特贴专家、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等人选的选拔办法。要创新人才分配制度,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制度;积极推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支持实行期权、期股奖励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对核心技术领域的高级专家实行特殊待遇。要改革人才奖励制度,把奖励过程作为人才选拔过程,建立专项资金,完善奖励办法,切实发挥激励作用。

  在人才引进合作上实现新突破。要采取项目引进、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坚持引才和引智并举,重点引进优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发展急需的一流人才,促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的发展。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设置特聘教授、终身教授岗位,凝聚国内外创新型人才。要发挥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打好对俄人才智力合作“特色牌”,当好中俄人才交流合作的桥头堡;要以对俄人才合作为重点,广泛开展与日、韩、美等国家的人才交流合作,重点引进优势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发展急需的一流人才,促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的发展。要推进区域性人才合作,深入开展与“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港澳台等地区人才合作,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开展重大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与推广。要推动省内人才合作,积极发展哈大齐、东部煤电化基地的合作,广泛开展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所有制之间的人才交流合作。要加强信息交流,建立涵盖国内外的专家库和项目库。

  在人才能力提升上实现新突破。以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教育活动,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全面实施,使全省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质、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要以博士后为重点,加大高层次人才培训力度,用三年左右时间,对全省在职专家进行一次轮训。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重点开展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现代农业5个领域的专项继续教育。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和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举办多种形式的高级研修班。要根据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数量技术工人的需要,举办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要建立俄语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要实施“百万农村人才培训计划”,争取对农村乡镇服务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全部轮训一遍。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国内外交流培训活动。

  在人才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要完善公共资源信息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行人才网上在线服务,健全公开、便捷、高效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要建设好基础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区域性(或行业性)人才市场,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健全反映人才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现代人才市场体系。要加快公务员、事业单位、人才市场、人事争议仲裁法规建设,加强人事人才执法监督检查和查处力度,健全公平和谐的人事法制体系。要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误,创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