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日进五百客旅游火边陲 木刻楞里叫响中国最北一家
2007-09-30 09:25:4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任英寰 孙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9月30日电 近日,沿着千里兴安一直向北,记者来到了漠河县北极村的“中国最北一家”。他们木刻楞里开饭店,清一色的农家菜、江鱼,年年收入六七万……女主人王翠兰说,这几年,大家都端起了旅游这个“金饭碗”,村里开饭店、办客栈的有40多户,在界江上跑游船的有十几户,打鱼、种瓜、采野果、卖纪念品的就更多了,家家日子过得都挺红火!

  自从实施天保工程之后,地处大兴安岭森林腹地的漠河县,作为我国唯一观测北极光的最佳地点,黑龙江的发源地,最北的口岸县城,他们依托独特的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近年来,该县在北极村重点打造了中国最北人家、神州北极石、北极沙洲等景区景点,推出了国人找北游、中俄界江游、森林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捧回了“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中国最值得外国人来的50个地方”等一座座金灿灿的奖牌。

  搞旅游,最受益的还是咱老百姓!北极村村长刘文中对记者说:“我们这里人均5亩地,无霜期才90天,种点儿小麦、大豆,亩产不过200斤。以前,可以说是‘以林养农’,家家到附近林场去打工,用马套子运木头,不过,随着林场生产任务越来越少,职工纷纷下岗,村民们也渐渐没了上山打工的路。近10年来,要不是吃上了旅游这碗饭,我们的生活真不知道该怎么过呀!”

  “中国最北一家”的主人王翠兰和李志俭,是土生土长的北极村人,1999年秋天,他们两口子开办了这第一家饭店。2000年,正式注册后,中国书画院院长杨墨纯为其题写了店名。现在,这里的生意十分火爆。在大门口,记者听到几位外地游客议论——“什么饭店呀!早上9点钟,一天的餐位就订满了!”面对大家的抱怨,王翠兰笑着对记者说:“我家每天就能接待五六十人,订不上很正常,再说了,这样才有魅力,保证他们下次还来!”

  “中国最北一家”的主人李志俭和王翠兰与客人挥手告别。

  如今,北极村人围绕着旅游,想出了许多来钱道。今年,村里共有70多户种了香瓜、西瓜,家家都挣万元以上,夏至前后,一斤香瓜都卖到20多元;打鱼的也挺来钱,5斤以上的江鱼,一条能卖好几百块钱,闲暇时,到江边拉几个游客兜兜风,又是一笔收入;采集北极蓝莓、北国红豆等野果的收入也不菲,基本上家家都去,每年夏天,挣回几台摩托车钱不成问题……

  在黑龙江边的“神州北极石”景区,卖江鱼干、玛瑙石等旅游纪念品的商贩随处可见,他们大部分是林场的下岗女工。李春艳,干得最早,面对记者的采访,显得很轻松。据她讲,一到夏季,这里每天都能涌入五六百游客,一天挣20多元没问题,而且时间很宽松,下午不到3点就收摊了,还能回家照顾老人。

  近年来,“神州北极”的品牌已在全国叫响,“北极光节”、“冰雪文化节”、“中国漠河国际冰雪汽车挑战赛”吸引着八方来客,更让北极村人找到了“钱”途。该村党支部书记冯显宗骄傲地说:“现在我们村人均收入4000多元,在全国农村应属中等偏上水平,大部分家庭的存款都在三五万元以上,个别的甚至有几十万、上百万的。”

  如今,“国电”通上了,村路硬化了,房屋改造了……北极村一天一个样。漠河县委书记王秀国对记者说,备受关注的漠河机场明年即将通航,两条双层双体游船正在黑龙江造船厂制造,明年6至9月铁路将增开旅游列车……北极村的明天,更加值得人们期待!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