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真情时刻
搜 索
有房有车活得越来越有奔头 晒晒我们这五年
2007-10-14 06:34:47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陈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4日电 党的十六大后的五年间,无论是出生五年的孩子、工作五年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退休五年的老人、在商场搏弈五年的创业者、在国外打拼五年的个体业者……作为普通百姓,无论城乡、无论区域、无论职业,每个人都真实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变。同一片蓝天下,我们正在共享改革成果。在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采撷几个身边普通市民的故事,力图从某一点折射五年生活的变迁,共同体味太平盛世欢歌。

  全家生活“加速度”

  ——孩子5岁了,正在接受国际化教育。

  讲述人:李敏某私营企业会计师

  新装修的家里,等离子电视、高档音响一应俱全,儿童房内摆满了各式高档玩具。5年了,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我们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变:5年前,小两口年收入只有两万多元;5年后,突破10万元。今年“十一”长假,全家去了趟“香港迪斯尼”;孩子从普通幼儿园“直飞”到贵族幼儿园,我们一家真正享受到了“生活加速度”。

  五年前,我和丈夫都是一家企业的普通员工,每个月拿着千余元的工资,住的是公婆给的一室半小房。就在这个时候,小宝宝即将出生,“这么小的房间和微不足道的工资能养活好孩子吗?”我俩一商量,决定让丈夫辞职经商。孩子出生不久,我丈夫辞去了公职,在熟人的介绍下开了一间电脑公司。

  经过五年的奋斗,我和丈夫都在各自的岗位取得了小小的成就,我被单位提升为会计师,每月的工资从1000多元上升到4000元左右,而丈夫的公司也从小到大,每个月都有上万元的效益。房子也从原来的破旧小楼“直飞”到了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公寓里。在享受着物质生活带给自己愉悦的同时,我还想让自己的宝宝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于是,我把孩子从普通幼儿园转到了目前哈尔滨市一所推崇国际化教育的贵族幼儿园。

  几年前,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去国外或是香港、澳门游玩,自己真是很羡慕,我们全家一到长假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在国内玩玩。今年“十一”长假我们全家也去香港玩了一趟,看着孩子在迪斯尼乐园里像小鸟一样快乐,我真的很幸福。下一个五年,我家的计划是买一台家用轿车,还要在最好的小学附近买一套房子让孩子就近入学,我相信一定能实现。

  外国鞋争贴中国标

  ——我们在国外经商的人为祖国骄傲。

  讲述人:王忠生万利来鞋业公司

  五年的时间一闪即逝,这五年里我的事业在悉尼发展势头特好,从创业的举步维艰到如今的一帆风顺,两岸的生意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在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成为中国商人进军国际市场强大的后盾。

  我以卖鞋白手起家,从选货到卖货,尝到了生意人的艰辛。1999年,我用毕生的积蓄把一双儿女送到悉尼市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国际会计专业。2002年,女儿回家探亲时,我让女儿捎上几双鞋回悉尼,试探销路如何。女儿不屑一顾,因为在悉尼,中国的安踏、双星无法与阿迪、耐克相媲美,悉尼人都穿国际名牌,怎么会去买中国鞋。在我的坚持下,女儿不情愿地带了7双鞋回悉尼。结果,7双鞋被女儿的同学抢购一空,在悉尼市场上阿迪、耐克的售价是180澳元,安踏、双星只卖60澳元,中国鞋因价格优势而大受欢迎。

  我感到机会来了。几个月后,在悉尼市中心的一家商场里,我以1200澳元/周的价格租了一个10多平方米的摊位开始卖中国鞋。中国鞋虽然便宜,但质量难以令人信服,销量不是很好。鞋卖了几个月,只赚到本钱。为了销路,我只好效仿其他商人用英文标或日本标替代中文标。

  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产品从重价格转为重质量、重环保。在悉尼市,中国产品逐渐增多,购买中国产品的外国人对中国产品开始接受,并赞赏有加。我明显感觉到,外国人看咱们中国人的眼神多了几分善意与信服。在鞋业领域,进货商把一些欧美鞋换上了中国标,此时,我真正地意识到,中国产品正以崭新的面貌跻身国际市场,中国标已成为商家竞相标注的标识,悉尼市的高层消费者也把目光瞄向中国产品。于是,我把鞋上的英文标和日本标撕下,重新换上中文标。

  去年,我的鞋摊走出了商场,在悉尼繁华市区以4200澳元/周的价格租了一间门面,一天的纯利润达600澳元,女儿负责经营,我负责上货,每两个月,我就给女儿发一次货。每当我看着一个个装满中国鞋的集装箱发往悉尼时,我无比自豪。

  如今,我在悉尼买了房子,买了车,一辆车送货,一辆车家用。我的下一个五年目标是准备在悉尼开一个鞋业批发市场,让悉尼人都穿上中国鞋。在国际市场上,商人的后盾就是祖国的经济实力,只有祖国繁荣强大,商人才能扬眉吐气,不受歧视。中国5年的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在国外经商的感受就是实例。

  创业苦尽甘来

  ——我们姐弟俩的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讲述人:寇田欣、寇田宇哈尔滨市朗辰科工贸有限公司

  创办企业的最初五年,是企业最艰辛、困苦的时刻。五年前,创办哈尔滨市朗辰科工贸有限公司。五年的历练,我们从最初租场地,只有4名员工,到如今购置了260平方米的写字间,在北京、上海、福建、大连等地设有办事处,一年外销额突破200万美元。伴随企业的进步,我们俩的阅历、才干、自信也在同步增长。现在,我们最想说的是,自己赶上了好时代,有了施展的舞台,才有了今天的进步。

  我们姐弟俩一直从事外运业务,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位日本客户,了解到日本企业对雨靴的需求,从此开始关注鞋类行业,并于2002年成立朗辰,在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中心租了一间5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我们获得第一份外销2500双工作鞋订单的时候,对鞋类行业的了解还很有限。我们俩分头南下江浙、福建、湖南、湖北。在当时已经是全国鞋都的福建晋江,我们人生地不熟,当地方言也听不懂,人家一看是北方人,一问是份小的外销单,马上露出不信任的目光,经常把我们晒在一边。姐姐开始着急上火,嗓子红肿,咬牙忍着,在姐姐的执著精神感染下,最后,一位女厂长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接下了这份订单。此后,从样品的帮面、鞋扣,到鞋带、颜色等,反复调整了几个月才算完成。

  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2002年,姐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份日本企业的邀请函,直奔日本。但因为姐姐不熟悉日本企业的工作方式,没有预约就去造访,结果,日本老板只是客气地与姐姐握一下手便走了,将姐姐一个人撂在那儿。日本之行的收获在于,留下了一张名片和认识了一张面孔。此后,姐姐经常与他保持联系,现在,这位日本老板成了我们的老客户。

  创办企业当年,姐弟俩亏损20多万元。后来,弟弟长期驻在湖南湖北的工厂,学习鞋子生产的各项工艺,边监督边学习,摸索经验。现在,我们俩凭经验已经可以自己设计鞋子的款式。

  在经历磨难的同时,我们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外经贸部对新型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对我们这样的个人开放外贸进出口权。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与国有外贸企业同等的参加广交会的权利,当时,广交会不为私企提供摊位,姐姐与有关部门协调后,在2003年获得一席之地,企业有了展示实力的平台,此后,接触的客户越来越多。现在,我们已经从过去被动找客户到自主择客户。

  五年的摸爬滚打,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亏损,一年的持平后,去年开始企业才真正实现盈利。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我们俩对未来充满信心。

  共享改革成果

  ——毕业五年,我成为“基民”。

  讲述人:丛林某银行职员

  从MP3到MP4、从仅有一部小灵通到已经更换多部手机、从可以满足正常的生活开支到成为“炒基”一族……毕业五年,我切身体会到了社会的快速发展,自己正在享受诸多实惠的成果。

  2002年,我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哈尔滨市某银行工作。原来伸手向家里要钱的小女孩开始了“断奶”的生活,生活上的一切开销都要自己去解决。当我拿到自己的第一个月工资时,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无法入睡,盘算着这一笔“巨款”该如何分配掉。我打算先为自己买部小灵通,解决通讯问题。但当我拿着新购置的手机向同事炫耀时,临桌的同事却拿着一部崭新的MP3,当时的我对这种新奇的玩意喜欢得不得了,梦想着什么时候也能为自己买一部同样的MP3。

  五年中,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被领导重用并成为科室中的骨干力量,薪水也比原来翻了一番。拥有了相对来说殷实的工资后,我开始一步步实现着自己曾经梦见过许多次的梦想。我现在不仅拥有了MP3,还配置了最为先进的MP4;之后,我也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工作之余上酒吧放松精神、和朋友聊天已经成为现实,不断地更新新款手机,让我成为了时尚的都市人。

  在股市形势大好的今年,我也按捺不住想投资的冲动,拿出了自己部分的积蓄,加入了“炒基”大军的行列。我学习了一些基金的相关知识,细心地挑选每一支基金,同事还不时地来请教我这位涉身股市的小女孩。我现在正在从一个满脑梦想不能实现的小女孩转变成了有了梦想敢实现的职场精英。我的下一步梦想是,在单位附近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把它装修得像童话世界一样。如果,年终奖金多发一点的话,打算自己贷款买辆汽车,也想尝试一下有车一族的滋味。总之,我和周围的年轻人都感到生活特有奔头。

  炒股赚钱,出国旅游

  ——退休五年了,我们老有所乐。

  讲述人:刘庭威黎华小区居民

  从2006年年末,股市大盘开始上涨,股民纷纷解套,股民看着火红的大盘乐开了花,经过了几年的熊市,股民们终于赢来了牛市。炒股赚钱了,股民开始旅游、买房,我就是炒股的受益者,正享受着炒股带来的晚年快乐生活。

  2002年2月,我从哈市某子弟小学的语文教师岗位退休了,过惯了忙碌的生活,突然退休回家,有些不适应。虽然每月有近2000元的退休金,家里不愁吃穿,但总觉得心情烦躁,生活空虚,经常冲女儿发脾气。女儿见我闷闷不乐,决定给我找点事做,打发无聊的生活。她在证券公司为我建了一个账户,存了1万元钱。女儿说,股市人多、热闹,说话的伴多,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是有事干。

  2002年5月,我正式开始了炒股生活。一进股市,我就被打了四个跌停板,买哪支,哪支跌,差点把我砸蒙,于是,我开始专心研究股票,市面上流通的与证券相关的十来部热门书籍基本上都被我看了个遍。在股市,我虚心向老股民请教炒股的经验,几个回合下来,我打个平手。在家里,女儿看着我神采奕奕地分析股票大盘,说我年轻了许多。头几年,我的股票时涨时落,大盘一直低迷不振,1700点、1500点、1300点,手里的一支钢铁股从15.96元跌到7.25元,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认为股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股票也将会上涨,低迷只是暂时的,我相信再过几年股市一定会赢来它的春天。

  2006年年末,大盘开始上涨,4000点、4500点、5000点直追6000点,股市沸腾了,证券大厅显得拥挤了,而我将阵地转移到家里,买了一台手提电脑,在家炒股。我冷静地分析了新闻、报纸、网络播发的股评,根据自己多年的炒股经验,投了6万元钱炒股。两个月的工夫,我大赚了一笔,还了女儿当年投资的1万元钱,为外孙子买了一台电脑,还和老伙伴们出国玩了一圈。女儿开玩笑地说:“爸爸现在是家里的财神爷,他买的股票都涨。”我告诉女儿:“股市牛了,股民也牛了,现在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随身带着手提电脑,炒股、游玩两不误。”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