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文化站长》:小人物彰显大时代生活 展示新农村形象
2007-10-17 09:54:34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孙彩凤 唐小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0月17日电 《文化站长》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近半,剧中描写的是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发生在我国北方农村一系列文化趣事,通过乡文化站站长管文化这个小人物的形象,展示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充分反映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以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文化建设促进文明进步、以文化建设促进和谐发展的深刻道理。

  本报邀请七位国内著名文艺理论家、文艺评论家,热议《文化站长》,对这部向“十七大”献礼的重点剧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热情称赞。

  王伟国(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文化站长》通过电视艺术再现一个最普通的、基层的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生存状态,塑造和颂扬了一个质朴、执着的文化站长形象,展示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当中遇到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历程。其独特之处在于选题好,切入的视角非常新颖。目前中国电视剧反映农村题材的不少,如《刘老根》、《插树岭》、《喜耕田》等。但本剧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新农村建设当中的问题,是非常独到和新颖的。农村的文化建设其实就是人的建设、农民的建设,展现农民的精神风貌、道德风貌,经济发展才能是持续的、高质量的。如果农村文化建设没搞好,中国总体文化建设就是不完善的。《文化站长》正是以这个视角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当中的精神风貌、和谐文化建设展现出来。

  该剧主人公管文化是一个负责、执着、有一定文化的新农民形象,他的“国学”其实是我们民族最优秀的东西,而通过他的语言和行为及轻喜剧的艺术形式,传达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非常符合当前广大受众的收视心理,也很快就会被农民接受和欢迎,因此该剧是非常成功的。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任、教授):

  《文化站长》的题材非常新颖,选择了一个在农村非常不起眼但又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站长。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们在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提高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而我们有许许多多的文化站长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对精神文明做了许多贡献。而在电视屏幕上,这是第一次正面刻画文化站长这样一个人物,可以说是填补了艺术创作的空白,是荧屏的一个新亮点。

  管文化这个人物,是风俗戏剧形象,他和他周围的人物,反映了当前农村的整体风貌,虽然也有些善意的讽刺,如三愣子、快嘴莲以及几个基层干部形象等,但个个鲜活、真实;乡干部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变化过程,也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让人感觉到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渴望与热情。

  总之,这是一部生活气息非常浓郁的农村题材电视剧,轻松、幽默中不乏讽刺,反映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一股朝气蓬勃奔小康的状态,是我们影视作品中不多见的好作品。

  李兴叶(原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辑、文艺评论家):

  《文化站长》播的及时,是宣传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部好作品,也是体现“三贴近”的现实主义佳作。近年我国优秀的农村电视剧作品更多反映的是经济发展、如何富裕起来等层面的内容,但《文化站长》不同,从农民在解决了温饱后解决精神文化需求的问题上入手,解决的是如何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农村文化市场的问题,因而非常契合当前的实际需要。

  我们如何从精神文化、道德层面改革新农村,其实也就是片中一再强调的除陋习树新风、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培养“四有”新农民问题。因而,《文化站长》可以说是一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风尚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励志片。

  张葆成(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品的成败在人物。《文化站长》作为轻喜剧样式,总体风格明快,庄谐并用。剧作的喜剧色彩是由管文化、管妻、刘宣委、二林、肖梅、快嘴莲、王主任等系列形象的性格组合决定的。剧作风格也与所描绘的现代农村生活相关联。剧中众多人物性格分明,各具风采。分量最重、刻画最充分的当属主人公管文化,一位以诗礼传家自诩的农村文化人,有点大智若愚,淡泊明志,知书达理,荣辱不惊,气定神闲的修为。对刘宣委的小把戏却雾里看花,参不透个中奥妙,扮演逆来顺受的角色;而在村主任面前又有点居高临下……演员把管文化这个人物的内涵、个性,诠释得甚是传神,为电视剧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独特的形象。

  编导从剧作题材、内容出发,为全景式展现农村生活,刻画人物群像,舍弃了线性的戏剧化结构——情节围绕某个中心事件展开,由一个主要矛盾贯穿始终,强调戏剧性及情节的因果关系。因此剧作结构可以归结为散文化一类。

  刘邦厚(原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作家):

  看《文化站长》,很是出乎意料。开始几集不以为意,后来越看越精彩、越看越喜爱。当今农村题材影视剧不少,但该剧视角独特、立意不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个更深更广阔的领域,该剧进行了前瞻性思考,深入地触摸了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领域,揭示了八亿农民正在经历从“求生存”到“求文化”的心理历程转变,而文化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这比前不久人们关注的农民工题材更为深入,也更具意义。

  该剧人物塑造独特而鲜活,它没有选取常见的中青年农民,而是演绎了一个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热衷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到任的年岁大的“文化站长”,他可爱憨厚而执着,人物形象坚实、丰满而可信,农民观众可从他身上学到农村文化怎么搞,新时代农民怎么做,很具现实意义。另外,该剧没有刻意去渲染和表现东北人的习俗和方言,避开了流行的东北腔,而是从人物性格和内在气质上自然而然地去展现东北人的情怀,开辟了东北剧题材的新路子。

  郭淑梅(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影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文化站长》开启了黑龙江省农村轻喜剧电视剧的先河,融入了更多的正剧成份。辽宁吉林多年来投入了很大力量抓东北题材的轻喜剧,而黑龙江省投拍的第一部农村轻喜剧《文化站长》就一炮走红,不仅说明轻喜剧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还反映出黑龙江省对轻喜剧题材把握的独到之处,即将重大的主题融入家常里短的情景中,于笑声中以文化的柔性力量批判官场习气和落后封建意识,引导道德、提升素质。

  另外,该剧笑星荟萃、表演到位,是部立得住的精品。强大的喜剧演员阵容为这部剧增添了光彩。

  唐飚(哈尔滨市作协副主席、市文学创作所所长):

  电视剧《文化站长》备受瞩目并热播,首先是它的思想性,该剧以其敏感的触角伸入到时代的腹部,关注农村现实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严格地说,《文化站长》通过“站长”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广大农村的文化生活状态,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脉搏相吻合。同时起到了揭示心灵,塑造心灵,引领心灵的作用。

  电视剧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这种新鲜元素即作品本身所传达的精神内涵,折射了人类共通的精神层面,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的人文关怀。《文化站长》恰恰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对“三农”问题的人文关注。当今的电视艺术作品,不是因有殷实的生活积淀,良好的艺术感觉,就能成就作品,更需要的是高超的艺术技巧,要使剧中的每个故事都超过观众的心理预期。《文化站长》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它就没有走《刘老根》、《圣水湖畔》等农村题材电视剧,以特殊或者名演员取胜的老路,而靠故事情节感染了观众。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