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18日电 8年前,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抛下年迈的父亲、体弱多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家里失去顶梁柱,养活一家老小的重担压在窦云英一人身上。
丈夫去世后,公婆向窦云英说出了隐瞒30多年的秘密———她的丈夫并不是公婆亲生儿子。面对大家“想想自己未来”的劝说,窦云英总是淡然一笑。8年来,窦云英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教育孩子,任劳任怨,她的故事在街坊邻里间传为佳话。日前,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北京受表彰后,窦云英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
咽下泪水挑重担
今年41岁的窦云英家住道外区东莱社区,这本是一个三代同堂幸福美满的家庭,可天有不测风云,不幸突然降临———1999年10月,窦云英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人世,这对两位老人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婆婆得了偏瘫,从此卧床不起。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窦云英没有倒下,她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咽下泪水,毅然挑起赡养两位老人和抚养幼女的重担。没正式工作,她只有靠打零工谋生。工作地点离家远,窦云英每天都得很早起床,先为二老洗漱、做饭、喂饭,照顾孩子,打扫房间,然后再去上班。无论工作多辛苦、经济多紧张,下班后,窦云英总是将所有烦恼藏在心底,面带笑容推开家门,她希望自己的笑脸能让老人高兴开心。
遗像前许下承诺
去年10月27日是丈夫张恩德去世7周年的日子,每到丈夫祭日,窦云英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为丈夫包他生前最爱吃的芹菜馅饺子,端到丈夫的遗像前,向丈夫倾诉:“你放心吧,我会给咱爸咱妈养老送终,完成你的心愿,尽我该尽的孝道;也会把孩子培养成人,尽我应尽的责任。”就在第二天,两位老人因思念儿子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脑血管病的重病人,一个病人就要两个人来护理,而窦云英一个人承担起了护理两位老人的所有事情,每天洗衣、做饭、伺候老人大小便,她没有一句怨言。实在忙不开了,窦云英就把自己的母亲找来帮忙。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位老人终于出院了。两位老人逢人便说:“我这儿媳比亲姑娘都好。”不料,出院不久,公公就因再次发病而撒手人寰。料理完后事,家里变得更冷清了。今年年初,婆婆再次住院,窦云英把孩子送回了娘家,自己守在了病床前,这一守就是几个月。婆婆刚出院,窦云英的母亲又病倒了。于是,窦云英开始婆家、娘家两头跑,人们从未从窦云英口中听到一个怨字。
孝道感动邻里们
窦云英的贤惠、孝道感动了邻里们,大家都愿意伸出援手帮助她家。由于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又没有其他强壮劳力,生活上有诸多不便。邻居们主动帮着买菜、买米,心甘情愿地帮她家做一些琐事;社区、街道办事处和区妇联也经常登门去照料、帮助,并组织党员慰籍小组到她家陪老人,想方设法帮助她们解决困难。
让窦云英欣慰的是,她17岁的女儿很争气,去年考上了省重点中学,现在已经读高二了。国庆节前,窦云英通过有关部门组织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考试,再过几天,她将接受相关培训。她说,她会珍惜这份工作,她更感谢各单位、部门给予她的关心,“我们的社会需要和谐。过去,我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我觉得人人都会这样做,也都应该这样做。我只是用心爱着我的家人和我的朋友,今后,我会一如既往,这样做人我觉得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