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齐齐哈尔市5年发放低保5.2亿元
2007-10-23 09:13:14 来源:东北网-鹤城晚报  作者:王彦秋 范秋菊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齐齐哈尔10月23日电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5年来,齐市发放低保资金5.2亿元

  让市民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让城市里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体能够安居乐业,这是自十六大以来齐市在民生建设过程中最显著、最感动人心的一个方面。5年来,随着齐市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经成为鹤城关注度最高的一个热门话题。保障城乡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这些关乎民生的切实之举,牵动着每一名鹤城人的心弦。而由此带来的变化,如同春风细雨,已然悄悄惠及鹤城人的生活。最低生活保障构建和谐

  在齐市民政事业发展中,社会救助同样是社会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短短5年来,齐市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发挥保障功能,不断加大对城市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工作逐渐形成了以定期差额救助为主,辅之以规范化的临时救济、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取暖救助等城乡低保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救助金全部实现了由金融部门代发的社会化发放。其中,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已达5.2亿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副食品价格上涨,齐市也在不断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全市城市低保对象为16.2万人,占城市人口的8.2%,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已由月人均130元提高到160元(县级145元),补差额80元。农村低保对象为11.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2%,保障标准由年人均683元提高到800元,补差额由336元提高到400元。乡镇五保供养对象为2.03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为5050人,约占五保供养对象的25%,五保供养费由年人均1200元至1600元提高到1600元至2200元。近年来,为城镇集体企业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2万人发放生活费8000多万元。救助保障阳光操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诸多措施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市委、市政府将低保资金的拨付率和保障率做为年度目标对县(市)区主要领导进行考核管理,把应保尽保做为大事实事督办落实。市民政部门对配套资金、动态管理、分类施保、上访调查、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量化,并定期向全市通报。

  为确保低保资金能及时发放到位,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提出把低保资金支出与其它财政供养人员开支等同对待,并逐年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力度。

  为做好综合救助工作,齐市先后出台了《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城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通知》等政策,这些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对贫困群体的费用给予一定减免。

  低保管理工作运行中,始终坚持“四化”标准:即管理动态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档案制式化。实施聘请社区义务监督员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监督到位,化解了诸多矛盾。从申请、审批、公示、发放到建档,阳光操作,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救助全方位解困

  为使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形成良性救助循环,具体操作立足“五个坚持”:即坚持定期入户制度,坚持逢进必查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坚持三榜公示制度,坚持政府救助与鼓励劳动自救相结合制度。以这种阳光操作及民主化运行管理方式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及综合救助工作,破解了困难群众供暖难题,为城市低保家庭减免和补贴供暖资金8200万元;破解了“双困”家庭住房难题,发放住房补贴资金370万元;破解了困难家庭子女教育难题,发放“两免一补”资金和住宿生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破解了城乡贫困群体就医困难,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600多万元;破解了供电、供水、供气等难题。5年来,无论是城市特殊群体的城市低保,还是体现着人性关怀的社会救助,在齐市加快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如温暖阳光,每时每刻都照耀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伴随着社会救助人性化程度的提升,鹤城人民的生活和整个鹤城社会,将会呈现出更加灿烂美好的前景!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