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电 “嫦娥一号”成功飞天,让国人备感骄傲和自豪。近日,记者从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了解到,现在家用饮水机里的制冷片、船用涡轮增压器上的特种轴承……这些当年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设计生产的产品,如今都已成功“转型”,进入寻常百姓家,为百姓生活服务。
“嫦娥一号”上的10多种晶体管器件都是由哈尔滨晶体管厂研制的,尤其是该厂精心研制了3年多才成功的卫星蓄电池用保护二极管组件,更为“嫦娥一号”上了一道保险。“我们厂的航空航天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民用产品中,这些高精尖技术促进了民用产品的升级换代。”哈尔滨晶体管厂半导体制冷分厂厂长吴桂莲自豪地说。
上世纪70年代,哈尔滨晶体管厂的半导体制冷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器上,作为一些部件的制冷源。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半导体制冷技术开始逐渐应用到家用饮水机上,并以其无污染、无噪音、体积小、易于控制等优点,迅速取代了传统的机械制冷技术。
吴桂莲说,航空航天技术应用到民用产品上,不但让居民得到了实惠,也使企业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哈尔滨晶体管厂年生产制冷片达到50多万片,远销国内外,年创产值占全厂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利用航天技术研制出一种高速轴承,耐高温、防腐、防磁,高速性能优越,应用在渔船和游船的柴油机涡轮增压器中。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设计科闫科长介绍,这种高速轴承以前一直依赖进口,现在不但不用从国外进口了,而且还大量出口。每年这种高速轴承仅出口一项就创产值1000多万元人民币。
此外,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在逐步将航空航天技术向民用产品转化。
在国际上,每向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投入1元钱,国民经济中就将增加14元的收入。航空航天等技术通过在民用产品中的广泛开发利用,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记者从黑龙江省国防科工办了解到,我省一些相关企业如今正在逐步将航空航天技术转化到民用领域,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去年我省国防科技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其中民用产品发展很快,总产值比2001年增长了1倍多,达到155.2亿元。
据黑龙江省国防科工办负责人介绍,我省“十一五”期间将继续开发利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技术,为民所用、为民谋利,带动民用产品更新换代。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用于“嫦娥一号”上的技术和产品也会进入百姓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