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0月29日电 题:雪域高原上放飞美丽青春--记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首届西藏服务队
“放飞梦想,真情投递”!2006年8月,经过层层选拔,张春禹、刘佳、雷磊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首届西藏服务队成员。辗转十余天,他们从生活学习了4年的哈尔滨奔赴西藏拉萨,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张春禹、刘佳、雷磊作为黑龙江省高校学生的优秀代表,首批赴藏支教的学生志愿者,光荣的使命感,让他们义无返顾地从大学校园奔赴到高原上的三尺讲台,开创了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志愿者赴藏支教的先河。在艰苦的环境中,3人用极大的勇气、智慧和责任心,战胜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出色的成绩与表现,成功地完成了赴藏支教的任务。他们在为黑龙江省高校赢得了荣誉的同时,也为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作出表率——服务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文武好男用勇敢和知识闯关口
来自吉林省的张春禹作为哈工大的优秀学子,出任此次哈工大西藏服务队队长。大多数人或许对他的了解是学习成绩一流,富有责任感。但武术世家出身、从小习武的张春禹却告诉记者,此次赴藏支教,首先需要的是勇气和胆量,只有勇敢面对,才能适应西藏的工作环境。文武双全好男儿张春禹用勇敢和知识闯过一个个关口。
按照自治区团委的分配,来自哈工大的张春禹、刘佳、雷磊同来自清华、北大的3名志愿者一同被分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支教。
刚到西藏,问题便接踵而来,强烈的高原反应,让张春禹几天几夜都没睡着。心脏不时地疼痛,就象针扎一样。可是作为这次支教队的队长、3人中的“老大”,张春禹几乎无暇顾及自己,而是每天守在同伴身边,帮助队友减轻高原反应带来的痛苦。
说起这些,张春禹只是说:“我身体相对好一些,我必须勇敢起来,大家才能在高原‘站住’,度过最‘难’的这几天。”
进入学校正式开始教课后,张春禹才感觉到,比起高原反应,教书所需的是更大的勇气。第一次上课是个藏族班,一进教室,那些小孩就睁大眼睛盯着张春禹这个年轻的、外来的汉族老师。“黑龙江、哈尔滨、哈工大”这些孩子都是第一次听说,显得很兴奋,第一次做老师的张春禹也感觉很高兴。
第二次,就不那么简单了——张春禹教的是物理,很多孩子基础不好,经常是他讲了一大堆,发现孩子们竟然都没有反应。于是,他先从备课入手,冥思苦想如何能让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多地与现实结合,让物理知识简单化。付出总有回报,当张春禹这样坚持了几周后,一些孩子开始对物理课有兴趣了,还有一个孩子告诉他,以前物理课从来没有听懂过,现在听懂了。经过一年的努力,张春禹所带班级的物理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娇小女生认准的事情从不退缩
记者眼前的刘佳,是个娇小可爱的女生,由于上学早,今年还不满23岁。说起去西藏支教,来自贵州的刘佳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机会,可以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于是,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在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全校近200名教师中只有6人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于是,刘佳被分配到英语教研室。
面对身材魁梧的藏族学生,刘佳越发显得娇小。在上第一课前,刘佳就告诉自己,上课时,声音一定要大,不喘粗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拉萨平均海拔约3700米,平均氧含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在那里平地走路不能快节奏,爬楼就更不用说了,上一层楼比在内地爬三层还累。刘佳所教的班级都在4楼,也就是顶层。为此,刘佳每次上课,都要提前近半个小时从寝室出发、早到教室十多分钟,努力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然后热情饱满地走进教室。
在缺氧的条件下,上课是个很艰难的过程,更不用说用尽全力提高声音、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两个小时的课。一节课下来,刘佳往往是喉咙冒烟,腰酸背痛,累得连下楼的力气都没有。
对此,刘佳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只不过下午回到寝室,常常一睡就是一下午,有时候连晚饭都忘记吃了。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刘佳在讲课时尽量把复杂的语法简单化,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来举例,同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制作多媒体软件,还在晚上给学生们播放英文电影。为此,她比同来的支教老师都要睡得晚些,常常要忙到深夜。
或许是太忙碌的原因,刘佳在高原寒冷的一个冬日患上了感冒。感冒对于每一个刚上高原的人都是致命的病,对于支教队的队员更是谈感冒而“色变”。刘佳当时只有22岁,是团队里最小的,身体又看似“弱不禁风”,大家都为刘佳悬起心来。刘佳讲起那段经历,却显得很轻松,“没什么,大不了献身在西藏了。”不过说到从患病到痊愈的过程,刘佳告诉记者:“我要成功地去,成功地回来,我始终坚信一个小感冒打不垮我,即使在高原。”在学校大夫的积极治疗下,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不到一周的时间,刘佳的感冒就好了,这期间,刘佳还多备出好几天的教学课程。
这样一个时刻散发青春美丽的女生,用自己的乐观、自信战胜了疾病,又重新站到了讲台上。
刘佳告诉记者:“我是整个西藏研究生服务队患感冒最早康复的,大家都说我娇小,可是我的身体素质不比任何人差。”
高大帅哥被称为较真的班主任
记者眼前的雷磊,身材高大,一笑还有两个小酒窝。一旁的同学告诉记者,雷磊可是哈工大校园公认的帅哥。可是谁也不曾想,这样一个大帅哥,却在西藏成了一位“较真”的班主任。
说起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雷磊笑容满面。那段时间,他临时替一位西藏老师代班。“12月的一天晚上我去查寝,已经晚上10点多了,我到了学生寝室,看见灯关了,推推门,门已经上锁,学生或许都已经休息了。我本打算走。可是回头一想,既然是班主任就得负责任,还是进去看看才放心。”雷磊用钥匙打开门,定睛一看,8人的寝室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怎么办?学生去哪了?雷磊决定走出学校去把每个学生都找回来。
当时已经是拉萨的12月,空气中含氧量几乎已经降到一年中最低水平,尤其又是半夜,外加人生路不熟,上哪找学生?雷磊来不及多想,找到张春禹就出发了。两个人连跑几趟街,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不断喘着粗气,在拉萨网吧最集中的几条街,挨个找学生。
在一家网吧里,他们找到了一名藏族学生,雷磊走了过去,虽然学生已经就读拉萨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但是汉语在这里还是第二语言。或许是因为交流得不好,这位学生转过身,怒目看向雷磊,网吧里一下站起来七八个藏族学生,把雷磊和张春禹围在中间。素以勇敢著称的张春禹,此时也显得有些紧张。雷磊面对这位藏族学生先是一笑,露出两个小酒窝,然后大声地用汉语讲,“我是你的老师,现在你必须和我回学校。”这位年轻、帅气的支教老师,用他的勇敢和责任心彻底让这位藏族学生服气了。雷磊告诉记者,后来,就是在这位藏族学生的指引下,他把寝室里所有8名同学全都找了回来。从此,他所带的班,再也没有发生过晚上私自去上网的事情。再后来,就有了“较真班主任”的称号。
说到西藏的经历,雷磊跟记者讲起了压力和改变。雷磊告诉记者,就在记者采访他的前一天,他得知曾同在西藏支教、来自其他学校的一名支教老师,因突发高原心脏病,不幸牺牲在拉萨。雷磊说,支教在西藏,每个人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感冒、突发心脏病等高原疾病,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在谁的身上。每个去西藏支教的同学,随时都面临着这种突然发生的“生命压力”。还有就是生活习惯、饮食、教学、想家等无形的压力,每当压力来袭时,想到最多的是责任。雷磊说:“我们是代表哈工大、代表黑龙江来到西藏支教的,我们肩负着学校的重托和大家的希望,我们不能失败。我们来支教、教书育人,虽然我们还年轻,但我们大家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为了使命和责任,面对压力,他们选择了改变,努力锻炼身体,和身边的同学老师融合在一起,锻炼让他们有了和高原气候斗争的勇气和力量,融合让他们大家更加快乐。
身体强壮又乐观的雷磊,后来成了许多高原藏族学生的朋友,大家一起爬山,办篝火晚会、歌唱比赛,随处都可以看到雷磊活跃的身影。一年多时间,雷磊让更多西藏朋友、同学、老师记住了这个帅气、乐观、有责任感的哈工大“大男孩”。
一晃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张春禹、刘佳、雷磊挥挥手,在泪水和祝福中,告别了那片蓝天、白云,走上了回家的路。
如今张春禹、刘佳是哈工大航天学院的研究生,雷磊是电气学院的研究生。3人重又回到教室、寝室、实验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当中,可是西藏之行的苦与累、幸福与快乐,早已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记者从哈工大了解到,由于张春禹、刘佳、雷磊出色地完成了西藏支教任务,大大激发了广大学子的热情,目前,哈工大研究生支教团第二届西藏服务队已经出发,第三届也在选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