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日电 党的十六大以来,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成为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5年来,让市民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享受到更多的实惠,让城市里需要救助的特殊群体能够安居乐业,齐市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这是齐市民生建设过程中最显著、最感动人心的一个方面。
5年来,齐市社会救助事业发展迅速,各级民政部门不断加大对城市困难群体的救助力度,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城市低保工作逐渐形成了以定期差额救助为主,辅之以规范化的临时救济、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取暖救助等城乡低保救助体系,城乡低保救助金全部实现了由金融部门代发的社会化发放。其中,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已达5.2亿元。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副食品价格上涨,齐市也在不断提高困难群体保障标准。
目前,全市城市低保对象为16.2万人,占城市人口的8.2%,城市低保保障标准已由月人均130元提高到160元(县级145元),补差额80元。农村低保对象为11.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2%,保障标准由年人均683元提高到800元,补差额由336元提高到400元。乡镇五保供养对象为2.03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为5050人,约占五保供养对象的25%,五保供养费由年人均1200元至1600元提高到1600元至2200元。近年来,为城镇集体企业未参加养老保险人员2万人发放生活费8000多万元。
为确保低保资金能及时发放到位,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提出把低保资金支出与其它财政供养人员开支等同对待,并逐年加大低保资金投入力度。
为做好综合救助工作,齐市先后出台了《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城镇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的通知》等政策,这些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对贫困群体的费用给予一定减免。
在低保管理工作运行中,齐市始终坚持“四化”标准:即管理动态化,资金发放社会化,信息网络化,档案制式化。齐市还实施聘请社区义务监督员制度,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监督到位,化解了诸多矛盾。从申请、审批、公示、发放到建档,阳光操作,群众满意率大幅度提高。
为形成良性救助循环,齐市低保发放立足“五个坚持”:即坚持定期入户制度,坚持逢进必查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制度,坚持三榜公示制度,坚持政府救助与鼓励劳动自救相结合制度。
5年来,这种阳光操作及民主化运行管理方式开展的最低生活保障及综合救助工作,破解了困难群众供暖难题,为城市低保家庭减免和补贴供暖资金8200万元;破解了“双困”家庭住房难题,发放住房补贴资金370万元;破解了困难家庭子女教育难题,发放“两免一补”资金和住宿生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破解了城乡贫困群体就医困难,发放大病救助资金1600多万元;破解了供电、供水、供气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