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老师上门家访几乎为零 电话成为家校首选沟通方式
2007-11-04 05:06:00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4日电 日前,记者对哈市的一所小学、两所中学进行一次家访调查,随机采访了百余名中小学家长,了解他们现在与老师沟通的方式。

  目前最普遍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其次是老师将家长请到学校里或者以网络聊天、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真正做到走进学生家里,与家长面对面地讨论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主动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的老师几乎没有。其中使用网络与家长保持联系的教师多以年轻教师为主,而35-40岁的班主任教师多以短信、电话方式与家长联系。老师主动找家长谈话多因学生的成绩差、扰乱学校纪律,而优秀学生、成绩稳定学生的家长以短信或电话与老师保持联系。

  90%家长表示,无论孩子上小学或初中,从没有老师登门家访。哈尔滨市工程小学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刘女士认为,家长都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不等老师找家长,家长就会主动找老师谈话,学校还经常召开家长会,尤其是初中,基本一个月一次。即使家长希望老师到家里家访,但受到时间、地域等客观条件约束,老师和家长难以达到共识。

  该校一位五年级的家长王舒表示,如果老师有时间,她十分希望老师能来家里家访。王舒工作忙,孩子由奶奶照顾,她只能通过家长会向老师打听孩子的表现,但每次家长会老师都被家长们围在中间,她很难找到与老师单独谈话的机会,即便和老师说上几句,总被别的家长打断,每次谈话都让王舒觉得不“解渴”。周末休息时,她想找老师谈话还怕耽误老师休息。如果老师能家访,她就不用为孩子的学习担心了。

  经纬中学一位初三年级的家长说,通讯发达了,沟通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经纬中学使用“家校通”与家长沟通,每天家长都会收到班主任老师发来的短信,比较方便,而这种“老师走进家里”传统的家访方式,她从来没有想过。

  有少数家长认为,孩子以学为主,家访的目的不过是促进孩子学习,只要孩子学习好,家不家访无所谓。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家长听到“登门家访”这个话题时,都会表现惊奇的神情,在他们心中,“登门家访”似乎只是童年的回忆。如果老师出现在他们家中,他们不知道回归的传统家访是否还能保持传统的味道。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