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5日电 进入深秋,哈尔滨市室外温度已降至夜间的零度,而道里区新农镇新兴村农民杨来的温室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棚室里用沼气灯照明,住屋里利用沼气炉烧水做饭,十几头肥猪在猪圈里活蹦乱跳,这一切都得益于循环经济给农民带来的致富新道。
过去一到冬天,农村猪圈里没猪、大棚里没菜、家里没人。因为冬天里的猪不好养还费饲料,入冬前就都卖了;大棚里因温度太低,菜苗不长,所以一到冬天农村大棚里都是空的;农民既不养猪,也不种菜,一到冬天都进城打工,所以家家没有人。新农村建设在道里区新农镇全面铺开以后,在村中强力推进循环经济,通过种养结合拉长生物链,将家庭养猪、沼气生产、蔬菜种植实行捆绑式生产,从今年初开始,新农镇在9个村中进行推广,每户投资6000元钱,资金来源主要由农户出1000元,村里掏1000元,剩余部分由政府补贴。主要做法是,在农户大院里建一栋温室,将温室分为两部分,其中拿出三分之一的空间辟建为养猪区,在猪圈的地下挖一个沼气池用于生产沼气,温室的另外三分之二为蔬菜种植区。温室里的猪粪填进沼气池,发酵后产生沼气,供温室照明和农家做饭,沼气产生的废料用于温室种植的蔬菜施肥,生产出来的蔬菜一部分出售,一部分喂猪。这一循环就形成了循环经济的产业链。
在太平镇立功村,有220户农民通过这一循环产业链尝到甜头。据村委会主任辛培伍介绍,循环产业链就像一棵摇钱树,农民一次投入有两大收益。一是直接受益,一冬天温室里可生产6个月蔬菜,仅此蔬菜生产一项最少收入1500元钱;二是间接收入,每户农民一冬天可节省取暖燃煤4吨,折合资金1200元钱,温室里养的猪由于温度适宜生长较快,一冬天可出栏一批,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加起来,每户农民最低多收入4000多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