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1月9日电 8日,在哈工大社区,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了首届离退休职工金婚庆典。近400名曾经在哈工大教学、科研前沿战斗过的老专家、老教授,与始终支持他们的老伴儿,一起携手参加了庆典。庆典上,老人们诉说着他们风风雨雨五十年的故事。
在参加庆典的坐席中,始终面带笑容牵手而坐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著名的结构力学专家王光远院士夫妇特别引人注目。提到已经一起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五十年,夫妇二人感慨地说:“生活中互相照顾,事业上互相支持,最大限度地包容与理解对方,这就是我们婚姻幸福、身体健康的保障。”
从1948年结婚到现在,王光远院士一直从事他所挚爱的结构力学、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建造房屋要先考虑抗震能力,提高抗震能力必然增加工程成本,结构力学就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达到既省钱又有效抗震的双重目的……”提到王光远院士熟悉的研究领域,这位已经83岁高龄的老人仍然充满了激情,言谈中透露出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与抗震工程事业发展的关心。王院士在他的科研领域兢兢业业地奋斗了几十年,获得了无数科学界的大奖,培养出无数相关领域的专家。但提到这些,王院士面带微笑,握着老伴儿的手说:“为这个家,我老伴儿付出了很多辛苦,我都记在心里。这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更有她的一半啊!”
“过去工作特别拼命,极少有休闲放松的时候。现在年纪大了,不在一线工作,我们二老就多参加锻炼,把身体保养好。”王光远院士的夫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老两口每天都会坚持3次散步,散步回来两个人唱唱歌、跳跳舞,节奏慢一点的流行歌虽然不会唱,但也爱听。“我们现在是越活越年轻了,原来年轻时我们工作忙,没时间唱歌跳舞,现在,老伴儿成了我的舞蹈老师。慢三步、慢四步是我们最擅长的。每当音乐响起,就感到全身的细胞都放松了。”王光远院士说起晚年的生活,满脸幸福的神情。
今年已经81岁高龄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庆春教授,1949年与妻子结婚。“当时,我们婚礼很简单,一点儿也不像现在的婚礼那么隆重。同学们聚在一起给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开完了,我们就算结婚了。”简单的仪式结束后,接下来的58载的风雨路程,二老始终坚定地一路携手走过。
“结婚时我还在上学,妻子在外面工作。我的学费都是妻子用工资为我缴的。我经常对她说,没有她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感激她一辈子。”大学毕业后,李庆春在哈工大工作期间,老伴儿还是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的工作。几乎所有的家务活都由老伴儿一个人承担了下来。老伴儿的默默支持,换来的是李庆春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
“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我和老伴儿都认为,退休的科技工作者应该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老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因为学习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使自己的头脑清醒,活跃思维,防止大脑衰退。”现在,李庆春和他的老伴儿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李庆春老人7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上网浏览新闻和科技发展动态,与友人、学生收发电子邮件。他还学会了将过去结婚时拍的黑白照片扫描到电脑里,进行修饰和保存。
今年78岁的李庆春老人的老伴儿也对记者说:“老有所乐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唱歌跳舞,做诗绘画,探亲访友,外出旅游等。我和老伴儿老有所乐的方法就是健身。现在我们每天坚持打八十八式太极拳和散步,健脑方式则是看书读报、上网浏览新闻关注科技发展动态。相信我们一定会携手走过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