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食物支出比重越来越小 哈市农民安居乐业生活步步高
2007-11-12 08:43:1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杨兴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12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的统计表明,十六大以来,哈市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405元,比2002年增加1628元,增长58.6%,年均递增12.2%。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农民提供了生活消费空间,并向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和居住倾斜,农民生活获得极大改善。

  食品消费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

  2006年,哈市农民人均食品支出1098元,比2002年增加101元,增长10.1%,年均递增2.4%。现金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83.4%,比2002年上升9.5个百分点。人均购买肉类8.4公斤,比2002年增长35.5%;购买蔬菜及制品30.7公斤,增长7.0%。在农民食品支出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06年农民恩格尔系数43.9%,比2002年降低6.8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服装消费质量提高,成衣消费成为主流。农村居民衣着消费趋向成衣化、高档化,讲求美观、舒适、新潮,而且服装的文化特性增强,追求时装的个性化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72.2元,比2002年增加29.0元。

  农民用于购买家庭设备和用品支出人均101.6元,比2002年增加31.2元,年均递增9.6%。家电中增幅位居第一位的是微波炉、移动电话、摄像机,分别增长4倍,年均递增49.5%;增幅位居二、三位的是家用计算机、影碟机,分别增长3.3倍和1.2倍,年均递增43.9%和21.9%。

  医疗保健支出成为农民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亮点。2006年农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89.7元,比2002年增加87.3元,在生活消费支出中增速居第一位。5年来,农村家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拥有量从53%、11%上升到76%、55%,分别上升了23和44个百分点。农民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人均217.1元,增加81.1元,在生活消费支出中增速居第二位。

  钢混住房近8成,人均住房价值近万元

  调查结果显示,近5年来,哈市农村居民住房投入加快,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至2006年末,哈市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2.7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3.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住房比重为78.9%,比2002年增加8.9个百分点;人均拥有住房价值9450.6元,比2002年增加2902.9元。

  调查认为,居住条件作为衡量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直观指标,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哈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从2002年的309.1元提高到2006年的476.4元。其中,用于购买建筑、维修和装修材料的支出从2002年的69.2元提高到2006年的111.8元,年均递增12.7%。

  随着住房投入增加,农村居民房屋价值积累增大。2006年末人均拥有住房价值9450.6元,比2002年增加了2902.9元,年均递增9.6%。

  从简陋的草房、土坯房,到今天的砖瓦房,甚至是小型楼房,美观且坚固成为农村住房的突出特点。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的住房比重近年来呈加速上升的趋势。2002年农村居民钢筋混凝土住房面积1.3平方米,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面积为19平方米,所占比重为70%。2006年钢筋混凝土住房面积2平方米,砖木结构住房面积1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2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住房所占比重为78%。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化,除了住房本身的条件提升外,还表现在内部及外部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从农村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哈市农村居民使用暖气供暖和空调供暖的户数逐年增加,使用火炕取暖的户数逐年减少。从2002年至2006年,使用空调的户数所占比重增长了0.4个百分点,使用暖气的户数所占比重增长了15.6个百分点,使用火炕的户数所占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