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5日电 从11月15日起,我省首批10家省级预算单位日常公务支出实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就此,记者采访了省财政厅厅长李继纯。
增加公务支出透明度
李继纯说,随着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各项财政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实现了实时监控。但仍存在一些预算单位利用财政部门无法监控单位提取和使用现金的实际,大量提取现金规避监管;传统的现金支付管理方式制约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预算单位难以防范和杜绝虚假发票、多开发票等违法违纪行为;预算单位财务人员在现金提取、保管、预借、报销工作中环节多、效率低、管理难、风险大,以及个人办理公务支付预借、报销现金不方便等问题。
实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对于防止公务腐败,增加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具有特殊意义。
实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后,一般情况下预算单位不再使用现金结算。作为一种电子化的支付结算手段,公务卡刷卡消费的所有信息,包括消费商户名称、消费日期、消费金额、消费地点等均会被真实、全面地记录下来。单位财务部门在报销时通过集中支付系统的公务卡报销流程自动提取上述信息,对公务消费进行更全面、有效的审核,提高公务支出的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防范腐败行为。
现行财务管理制度不改变
公务卡结算方式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会不会产生影响呢?李继纯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两个基本不变”,即现行财务管理制度和报销流程基本不变,现行会计核算办法基本不变;第二句话是“一个严格管理”,即对现金的使用实行严格管理。
李继纯表示,个人公务卡是以职工个人名义开设的,职工刷卡消费行为完全属于个人行为,与单位财务部门与财政部门无关。进入报销环节后,单位财务部门要按照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与程序对公务卡刷卡消费行为进行合规性审核,确定属于公务消费行为后才能报销;对审核认定不属于公务消费行为的,由持卡人负责还款,单位财务部门与财政部门不承担还款责任。所以说,公务卡只是一种新型的结算方式,并不改变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
公务支出都应使用公务卡结算
个人公务卡是以单位在职职工个人名义开设的,是否开卡属于个人行为。但是,我省制度规定,在公务卡结算范围以内,所有公务支出都应当使用公务卡结算。李继纯说,对单位而言,实行公务卡结算能够提高公务消费的透明度,堵塞管理漏洞;对职工个人而言,开设公务卡可以避免个人在公务活动中垫付现金。因此,从规范管理、方便工作的角度,单位职工原则上都应开设个人公务卡。单位财务部门应从规范管理、控制现金的角度,鼓励和提倡单位职工开设个人公务卡。
公务卡实行“一人一卡”,职工不能开设多张公务卡。如果单位职工已经持有普通信用卡,也还需要开设个人公务卡。李继纯这样解释原因,一是为了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加强对公务卡监控和管理,我省规定公务卡统一使用银联标准卡,而目前的普通信用卡大多不是银联标准卡。二是财政部门与银联部门要登记所有公务卡的相关信息,并将公务卡的公务消费信息提取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上,以便预算单位在报销时提取和查询。
公务卡可到境外消费不能提现金
我省规定,在境外可以使用公务卡(银联标准卡)刷卡消费。目前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可以受理银联标准卡,基本覆盖了中国人常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国家具有银联标识的POS机具上均可以使用公务卡刷卡消费。但是,我省不允许通过公务卡提取现金。对个人公务卡提现行为,视同个人消费行为,单位财务部门不予报销。
李继纯说,实施公务卡管理制度,是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促进预算单位“阳光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公务卡管理制度
公务卡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现代财政支付管理制度。银行卡作为一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所有的支付行为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寻,单位财务部门在报销时通过集中支付系统的公务卡报销流程自动提取上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