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16日电 几年以前,哈市大部分市场上销售的豆芽大都有一个共同的产地——原动力区红星村。当年,红星村有100余户农民以专业生豆芽为生,每天近万公斤的豆芽投向哈市市场,然而如今却只有10余户村民还在从事豆芽生产。这一切都源于市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蔬菜品种的不断丰富,豆芽专业村已逐渐成为历史了。
据红星村党支部书记关守江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当时的市场物资匮乏,市民日常食用的蔬菜只有固定的几种,到了冬季更是只有白菜、土豆和大葱等老三样,豆芽成了丰富市民菜篮子的重要品种。一些村民在需求中看到了市场,王伟民等三四户村民率先采用传统方法生豆芽,把生出的豆芽拉到周边市场销售,结果深受欢迎,每天都能对付个四五十元钱,左邻右舍的村民也随之开始成为豆芽专业户。农户每年靠豆芽都能收入一万余元。结果豆芽专业户的队伍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最多时达到全村100余户农民靠豆芽发财,每天从该村生产出近万公斤的豆芽销往哈市各区的大街小巷,成为哈市最大的豆芽专业村。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市场的不断丰富,摆到市民菜篮子里的蔬菜越来越多,豆芽作为蔬菜越来越远离市民的餐桌,成为边缘化的蔬菜。市民仅是偶尔吃一顿改善口味,豆芽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少,豆芽专业户也随之逐年减少,该村的村民逐渐转向搞汽车运输、装修及其他第三产业的经营中。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