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1月22日电 针对入冬以来哈尔滨市送子车超载、黑送子车卷土重来的情况,哈尔滨市副市长王世华近日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查证落实,从严管理,并要从根本上研究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有关部门和专家表示,只有发展专业校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送子车问题,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将直接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黑送子车频酿惨祸
哈尔滨的送子车出现在1996年末至1997年初。当时由于择校生的出现,大量孩子出现了上学难的问题。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安全上学,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时间接送孩子。一些私家车主看到了这个商机,从最早接送自己的孩子,发展到周围邻里的孩子合乘,最后形成规模化。送子车费用不贵,既减轻了家长压力,又让孩子避开公交高峰时的拥挤,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这个行业渐渐地兴盛起来。然而随着发展,送子车的问题也渐渐突现出来。首先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超载造成的安全隐患。仅2006年一年,非法送子车就造成多起交通事故:3月,哈尔滨市一司机驾驶自家送子车经过一铁道口时与火车相撞,造成一名儿童死亡,5名儿童受伤;11月,一非法送子车在行驶途中与一辆摩托车相撞,车内一名14岁女学生死亡;11月21日,双城一非法送子车坠桥,8名孩子被夺去了生命。与此同时,随着城区扩大,旧城改造、拆迁、农村学校合并等,也使许多家庭远离学校集中的城区,需要送子车的群体越来越大,这就给很多非法的送子车提供了可乘之机。据调查,在哈尔滨市偏远地区的学校里,80%左右的学生都在乘坐“黑送子车”上学。
送子车市场难管理
面对送子车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哈尔滨市交通、运输管理等部门一直在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并于2007年9月1日出台了《哈尔滨市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对送子车经营进行规范。暂行办法中对于送子公司、送子车司机在车辆管理、经营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法律责任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对出现超载营运问题的公司和司机,有关部门将根据情况,吊销违规公司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收回送子车司机的《从业资格证》,并处以罚款;对未取得客运包车经营资格从事接送学生的营运车辆,有关部门将予以滞留,并对车主处以10万元以下罚款;对未取得接送学生客运包车从业资格的驾驶人也要依法处以罚金。
“新办法实行后的确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送子车市场零散、小规模的送子公司不少,一些公司管理不到位,司机还存有侥幸心理,所以送子车的问题还是无法从根本解决。”哈尔滨市运输管理处沈志成副处长对送子车市场的现状、管理和发展有自己的想法。“目前哈市送子车的主力是微型面包车,这款车辆的安全系数与中型、大型的客车相比较低,严格来讲也不是理想的学生接送车。我认为发展适合学生的校车才是解决学生接送问题的根本途径。”沈志成拿出《哈尔滨市接送学生车管理暂行办法》告诉记者,暂行办法的第五条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开展校车接送学生。据他介绍,目前哈市的运管部门也正与教育部门和一些重点学校、偏远学校协商发展校车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家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在哈市推行‘校车接送’。至于这种专业的校车是由学校办、社会办,还是联合办,应该尽快进行研究解决。”
发展校车才是根本
专业校车接送学生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位城市交通专家认为,校车接送是疏导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措施。英国一项研究表明,英国每天交通早高峰期间,20%的汽车都是送孩子上学的,一辆校车一年可减少其他车辆出行2.5万辆次。在哈市,每天需要乘车的学生多达几万人,这些孩子乘车的途径为乘公交车、送子车、父母接送。所以,每逢上学、放学时间,各中小学门口无不“车”满为患。尤其是一些重点中小学校门前的堵车现象更是非常严重。这种堵车是城市的顽疾,会严重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发展。这位专家指出:“如果学校能安排校车接送,分配合理的线路,就能基本上解决学生的接送问题。这能体现的好处很多:首先,能大大减少早晚高峰的路面车流量;其次,保证了家长们正常的作息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次,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能大幅降低。最关键的是,由于道路畅通,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直接产生巨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