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鹤岗消除“零就业家庭”走在全省前列
2007-11-27 14:49:03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袁博 谢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1月27日电 近年来,鹤岗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加强了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把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走出困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纳入到各级政府年终目标考核中。2007年,鹤岗市出台了《鹤岗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施方案》,并由就业局统一印制了《鹤岗市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服务管理手册》,发放到每个需要帮助的零就业家庭中。

  截至目前,全市共援助“零就业家庭”1648户,帮助2389人实现就业再就业。8月底,鹤岗市“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在全省各地市中率先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现在,鹤岗市已建立起了援助零就业家庭的长效机制,基本做到了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发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

  “环形程序”管理

  为了使“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不漏一户,不丢一人,鹤岗市对“零就业家庭”实施了“环形程序”的动态管理方法。

  “环形入口”:在全市完善了零就业家庭的申报登记制度,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实行家庭申报、社区核实、街道认定的制度。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定期走访,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就业状况,对申请登记的零就业家庭进行核实,并向社区居民公示。同时,市就业部门对“零就业家庭”建立统一的登记台账和数据库,做到出现一户,建卡建册一户。

  “环形出口”:以市、县区、街道、社区和工青妇各部门组成,覆盖全市的“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服务体系,使援助工作无处不在,这些部门向社会公开了86部援助电话,使每一户“零就业家庭”成员随时随地可以得到相应的援助和政策咨询,确保在出现“零就业家庭”20日内为其成员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市政府还确定了市直36个部门对口包扶全市36个街道的“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各部门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培训基地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让“零就业家庭”成员掌握一技之长。市政府定期对这些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调度和通报。

  送岗位送资金送技能

  今年以来,鹤岗市通过开展“送岗位、送资金、送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送”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援助零就业家庭工作。

  首先是“送岗位”,政府财政拿钱,开发公益性岗位,为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44岁的矿务局某下属公司女工张先令与爱人在几年前双双下岗,下岗后两人到处打零工,收入微薄又不固定,两个孩子上学、老母亲生病,五口之家生活非常艰难。今年9月,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通过家访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帮助张先令得到了一个公益性的工作岗位——社区保洁保绿员。现在,张先令每月有固定的300多元岗位补贴,闲暇之余再打打零工,生活有了较大的改观。

  自2003年以来,鹤岗市财政累计支出1.1亿余元,共开发社区保洁保绿员、社区治安联防员、城市环境保洁员、社区工作协理员、城管协理员等公益性岗位6000多个,其中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1253人。

  “送资金”是指大规模发放小额创业贷款,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自主创业。自2005年鹤岗市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以来,就把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零就业家庭作为重点援助对象。今年,鹤岗市又规定持有《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服务管理手册》可优先申办小额担保贷款。从年初截止到目前,共为24户零就业家庭人员办理了小额担保贷款,涉及金额48万元。

  “送技能”,是指通过免费技能培训,提高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能力。鹤岗市各级劳动部门每年都要根据全市零就业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2007年以来,通过技能培训,全市有304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了就业。

  优惠政策实打实

  “三送”之外,还有“一落实”,就是积极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促进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是积极鼓励企业吸纳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这些优惠政策包括:一是用人单位吸纳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为其兑现税费减免等政策。截至目前,各企业吸纳安置零就业家庭人员230人。二是对零就业家庭中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积极兑现社保补贴范围,以此激励零就业家庭人员自主灵活就业。今年,通过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促使808名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了就业。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