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累死累活打工 快开工资时突然被辞 老板:他没在这儿打过工
2007-12-11 15:52:39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王公达 张爱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1日电 农民工说,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来月,快到开工资时被老板辞退。老板说,这个人从没在他这儿打过工。记者从劳动监察部门了解到,临近年末,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开始集中出现。

  据了解,来自通河县的小丁是到道里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大队投诉的农民工之一。他说,10月份在道里区安国街一馄饨馆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当时双方没有签订合同,只是口头约定月工资500元。辛辛苦苦干了近一个月,眼看着就到了开工资的日子,老板因小事将其辞退,工资也不给开了。当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到这家饭馆调查时,老板说,他不认识小丁,这个人从来没有在他的店里干过活儿,而其他服务员也称不认识小丁。

  据监察大队的王队长介绍,在接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投诉中,除了这种情况外,以效益不好、老板不在家、过段时间再给等各种托词拖延时间,最终把工资“拖黄”的投诉较多;口头约定工资后,开工资时否认当初的约定,只付给低额工资的投诉也屡见不鲜。投诉者高某说,前不久,他到道里一家菜馆应聘,当时说好月工资3000元,到开工资时老板说当初的约定是1000元,刨去在工作期间做错菜等损失500元,他辛苦一个月拿到的是500元的薪水。

  没有劳动合同,没有书面协议,只有口头协议,当发生拖欠工资的纠纷后去投诉,又无法向劳动监察部门提供相关的证据。据王队长介绍,在接到的拖欠工资的投诉中,这种情况十分普遍,由于双方的口头协议无法证实,遇到纠纷时劳动者又处于弱势地位,无法提供工资条、欠条、工资卡等直接证据,形成劳动争议,给维权带来困难。这给劳动者提了个醒,口头协议不能信,雇聘双方一定要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才能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