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3日电 亮点行动: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组织编制《印象哈尔滨专题规划》、《危棚房改造规划》、《防灾疏散空间规划》、《公共服务建设规划》、《新区建筑风格规划》、《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完善规划管理、监督体系和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规划工作水平。继续加强“联合执法”,严肃查处开发违规违法行为。
环境改造确保百姓出行顺畅
城乡规划“联合执法”严查开发违法行为
亮点行动:强化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培育、开发和管理,收回超期未开发的闲置土地,最大限度地盘活城市存量土地资源。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路桥、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清冰雪、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园林绿化养护等公用事业市场化运作,面向社会有偿转让停车场、空间广告、公交线路和公共设施冠名等公共资源经营管理权。采取建设-经营-移交、资产证券化、委托借款等方式,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资金问题。编制沿江水利产业带规划,组建水务投资公司,发展水经济。
基础设施推动城区路网全面升级改造
亮点行动: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道外二十道街松花江大桥、磨盘山供水二期、“三马地区”改造、何家沟综合整治、西泉眼水库维修加固工程。启动何家沟群力污水处理厂、平房污水处理厂、西南部集中供热、华能热源扩建、内河清水水源建设工程。启动三环西桥、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建设。实施哈尔滨火车站综合改造和外延性道路打通工程。配合铁道部推进哈西火车站和哈大客运铁路建设。根据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带来的水位变化,加快推进沿江堤防工程建设。实施路畅工程,推动城区路网全面升级改造。继续推进行人过街桥、无障碍通道、公厕等便民设施建设。加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20台。
环境整治实施秋林商务区等改造工程
亮点行动: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采取市区结合、以区为主的方式,改造建设500个居民庭院、50个社区休闲健身广场,同步改造周边破损道路,解决居民出行难问题。推进灯饰亮化工程,丰富城市夜色景观。实施秋林商务区等改造工程,提升中心城区环境形象。进一步加大交通环境整治力度,严格查处交通违规违法行为。实施松花江哈尔滨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沿江景观带,重点搞好金河湾湿地植物园等整治工程,建设滩涂生态景观区。推进临江建筑节能性景观改造,实施赛场、运动员村周边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推进哈阿出城口和奥运火炬传递线路周边环境综合整治。
亮点行动: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整治外部建筑物和设施蒙尘污渍,乱扔乱倒、乱停乱摆、乱贴乱画等不文明现象。合理划分市、区事权财权,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街道办事处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实施“数字城管”网络三期工程,完善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置系统。实行标准化检查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考评体系。按照“精心规划、精制建设、精细管理”要求,推进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加强城区科学绿化和管护,提高绿化水平和成活率。新增绿地860公顷,新植树木110万株。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城市经营有偿转让停车场等经营管理权
打造城市绿色生态
关停200兆瓦小火电机组
数字解读:增加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新建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增量。着力抓好电力企业二氧化硫减排,限制能耗高、污染重机组发电。关停200兆瓦小火电机组,淘汰10户企业落后产能。加快分散供热锅炉联片并网改造,淘汰50台7兆瓦以下燃煤供热锅炉。完成松花江污染防治和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项目20个。实施马家沟污水转输、文昌污水处理厂污泥综合利用、沿岸重点排污企业水污染源治理工程。建立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把节能减排纳入政府领导工作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
开发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
数字解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等6个产业化示范工程。建立危害环境的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体系,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77.8%。开发风能、太阳能和地热等可再生资源,建设依兰、方正等3个风力发电场项目,新建、改建3个热电联产项目。启动建设市开发区和利民开发区两个循环经济专业园区。
建两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
数字解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推进松花江干流、一级支流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等生态恢复工程,造林绿化10万亩,建设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2个。启动实施国家一期黑土地治理工程。实施《哈尔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探索水行政执法新机制,在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松花江流域干支流两侧1公里范围内村屯,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垃圾综合整治,对施用农药、化肥实行严格监控。建立重大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行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环保宜居社区、绿色学校、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示范村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