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15日电 近年来,从生态示范区建设、保护森林资源,到培育接续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构建和谐兴安、推行“以煤代木”……大兴安岭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战略,闯出了一条青山绿水与富民产业共存,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的林区发展之路,奏响了生态文明的恢宏乐章。
围绕产业选商选资3年“拒绝”30个亿
今年上半年,台湾某企业准备投资7个亿在大兴安岭兴建一个大型密度板厂,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无疑是梦寐以求的发展机遇。然而,由于这个项目所用原料对大气有污染,产品不环保,最后,被大兴安岭拒绝了。
近年来,作为东北大粮仓和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林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养殖、绿色食品、兴安北药、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和矿产开发等接续产业,在招商引资时,严格按照产业要求和环保要求,决不上影响、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3年来,他们共拒签8个污染环境的大项目,投资金额达30多亿元。
不过,挡住污染不是目的,关键还是要发展。他们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对俄边境口岸优势、神州北极区位优势和资源富集优势,积极开展招商“选”资活动。行署、林管局把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他们通过参加莫斯科中国国家展、第十八届哈洽会等经贸活动,分别与俄罗斯尤里克集团公司、都拉药产集团、浙江金马集团等几十家中外企业签约。据统计,仅前三季度,全区就签约项目74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58项,亿元以上项目7项。
随着浙江卡森集团、北京现代农业集团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大兴安岭,全区经济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生态建设优先发展资源保护频出重拳
作为以林为主的资源型地区,几十年过去了,大兴安岭依然能保持着652万公顷的有林地,5.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78.6%的森林覆盖率,凭的是远见,是胆略,是责任,是执著的追求。
近年来,大兴安岭先后提出了“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和“生态立区,工业富区,项目兴区,打造园区,富民强区”的工作思路。他们主动调减木材产量,把74.9%的有林地划为生态保护区,果断停止了加格达奇林业局和呼玛县林业局的木材生产任务,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
今年夏天,面对沙金开采等破坏植被、污染河流的生产模式,大兴安岭频出重拳。他们通过正面出击、明察暗访、集中布控等措施,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收缴并销毁非法采金船1200余条,彻底打赢了这场已持续很久的“硬仗”。
观念方式彻底转变文明之风吹遍兴安
望着新改的炉灶、红红的煤火,小扬气镇居民梁云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去年末,在全区开始推行的“以煤代木”工程,让原先杂乱无章、堆积如山的“柈子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规范的引火柴、煤炭供应站。据她讲,县区(局)不仅帮助改炉灶,免费保管超储烧柴,还给煤木取暖价差补贴。
今年,林区人彻底改变的不仅是烧木材取暖、做饭,这种落后的生活方式,还有在大兴安岭延续了几十年的土葬习俗。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大兴安岭每年实施土葬,消耗优质木材9200立方米,占用林地11.5万平方米。
推行殡葬改革、实行遗体火化不仅减少资源消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去年8月以来,全区下发了《大兴安岭地区殡葬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在加区、新林、漠河召开了殡葬改革推进会、促进会和现场会。一年来,他们先后投入资金2808.8万元,新建殡仪馆4处,改扩建殡仪馆2处,新建殡仪服务中心10处,并拿出400万元购置了丧葬设备设施。针对乡镇林场和边远村屯相隔较远的实际,民政部门合理规划火葬网点,得到了林区百姓的认可。据了解,“以煤代木”的推行和“殡葬改革”的实施,使大兴安岭每年可节约森林资源99.6万立方米。
从加强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做起,从节约一张纸、节省一度电做起,从节本增效、降耗增效做起……如今,重视生态环境的价值观,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在大兴安岭已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