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有望再创新高
2007-12-15 11:31:44 来源:  作者:张桂英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15日电 送走金秋,迎来冬雪。盘点一年的收获,粮食大省黑龙江再现舒心笑容:现代农业高歌猛进,新农村建设浓墨重彩;粮食生产大灾之年仍获丰收,农民年人均收入有望再创历史新高:预计将突破4000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以上……

  综观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细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进步,无一不令人振奋;无一不是建立在去年高起点之上的再度辉煌;也无一不体现着龙江大地蕴涵的深厚发展潜力。

  粮牧绿转四大优势产业再书辉煌

  ——干旱低温、局部内涝、春播拖后,以及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这些自然灾害,每一个都足以毁掉全年的收成,但是,当它们一齐袭来,黑土地依旧坚强地捧出了大丰收的累累硕果。全省粮食总产793.1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猪肉涨价、禽蛋涨价、牛奶涨价,当畜产品价格出现反弹,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省一度遭受市场持续低迷冲击的畜牧业迅速全面复苏:养殖场户热情高涨,行动积极,养殖存栏、出栏快速上升,预计全省肉、蛋、奶产量将达330万吨、114万吨和490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3.3%、6.3%和5.5%;

  ——把持多年全国龙头地位的绿色食品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愈发夺目: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和生产总量均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主要粮食作物在全国率先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在当今劳务经济竞争一盘棋的背景下,异军突起的“龙哥龙妹”劳务品牌,书写出一个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亮丽篇章:全省一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预计今年劳务收入将比上年增长两成多,突破200亿元。

  回眸2007,粮牧绿转,四大优势产业犹如四驾增收的马车,载着全省1800万农民奔在幸福的小康路上;而每一个产业的发展成绩,都记述着黑土地蕴涵的巨大财富效应。

  农业农村出现多年企盼好局面

  减免农业税,种粮给补贴,公共财政温暖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四个大力度支农惠农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接连出台,拉开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篇章,同时也使我省农业农村形势持续向好,出现了多年企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三农”工作力度最大、农业农村发展最快、农民群众受益最多。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闪亮开局之后,2007年,中国农村又迎来了值得大书一笔的历史时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一个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决策,让黑土地再度生机勃发。按照中央部署,年初以来,各地都把发展现代农业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围绕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加大推进力度。通过新打抗旱水源井、新建续建水源工程,全省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水田面积410万亩;同时新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314个,新增大中型拖拉机4.2万台,新增配套农具7.7万台(套)。在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农业规模化以及加大场县合作共建力度的合力攻坚下,全省农业标准化进程显著加快。种植业标准化实施面积发展到1.5亿亩;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14.6%实现了流转,千亩以上的连片耕地比比皆是,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成效逐步显现。涉及农村民生的路、水、能、房、医、学、保等农村基础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实现了大发展大突破。从2006年启动新农村建设至今,首批108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已有90%通上了水泥(沥青)路,91%安装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大批乡村由基础设施建设向生产延伸,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农村低保惠及广大农民。2/3的试点村有专门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

  统筹城乡更大发展可期可待

  进入新阶段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落实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尽管成绩多多,成效显著,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产发展积极性持续高涨,农村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但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前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不高,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现实表明,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还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思想认识到位,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探索扎实推进,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的态势已然出现,一个全社会共同关心“三农”、扶持“三农”的氛围日渐浓厚。据统计,今年仅省本级涉农资金投入就高达66.1亿元,比上年增加17亿元。全省种植业投入资金289亿元,比上年增加23亿元;投入化肥380万吨,比上年增加20多万吨,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为使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尽快落实到户,更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应,我省想尽办法早安排、早落实、早拨付各项支农资金。全省近23亿元的粮食直补资金早在3月末前就发放到农民手中;1.2亿元的玉米、大豆良种补贴资金,3.71亿元的水稻良种补贴资金(按上年基数4.64亿元的80%)3月底前直接发放给农民;8300万元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也于春耕前全部落实到位,共购置8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1225台,配套农具819台(套),联合收获机666台,水稻插秧机5769台,在春耕期发挥了作用,受益农户达到30万户;26.4亿元的农资综合补贴6月末全部下发到农民手中。各市县也在抗旱水源、水稻大中棚建设等方面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

  惠农政策的落实,有效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学习科技、购买农机的热潮在全省各地持续升温;既为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人们从另一角度切实感受到农业大省的发展潜能。

责任编辑: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