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电 记者从哈尔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获悉,今年哈尔滨市农民外出打工人数达到120.5万人,出国务工人数5.75万人,全市农民靠打工收入将达64.7亿元。出国打工者的足迹已遍布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1个国家,农民在国外一年就能赚回“洋钱”7万至8万元。
据介绍,今年哈尔滨市外出务工的农民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50.1%,比去年多出2.4万人。其中县域内转移人数59.7万人,比上年增加了2.3万人;省外国内转移19.8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0.63万人;国外转移5.75万人,比去年增加了0.85万人。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收入可达64.7亿元,比去年增加6.2亿元。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5203元,仅此一项使全市农民人均创收1291元,比去年多147元。
为加大技能型农民向外输出的力度,全市累计投入2000万元,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目前全市“阳光工程”培训机构的数量已达到144个,开展了计算机、机械加工、电焊等30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今年全市有4.5万名农民在“阳光工程”培训机构学到了一技之长,收入比未经培训的农民大为提高。宾县有关部门把海尔集团的技师请来,按签订的技术工种合同进行培训,合格一批送走一批,今年已输出到海尔集团工作110人。黑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日本青森、秋田、群马等17个县市的6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友好的研修生劳务输出渠道,累计输出缝纫女工、食品工、电焊工、剔肉工等专业的研修生近5000人。
同时,各县市劳转部门通过鼓励农民走正规途径出国赚“洋钱”的措施,全市农民外出打工足迹已遍布日本、韩国、俄罗斯、新西兰、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1个国家。仅宾县的三合村就有290多人在韩国打工,占本村劳动力的87%以上,打工经济使这个村成为全县首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