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旧)科技·卫生
搜 索
牡丹江市委党校改革创新打造人才建设高地
2007-12-27 11:02:5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程显德 于林波 徐大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7日电 党校是培养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师资队伍是党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决定教育和学术水平的关键。牡丹江市委党校清醒地意识到,创建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的师资,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牡丹江市委党校振兴和发展的关键。

  育人先育己

  “党校姓党、师资姓党”,按照这样的原则,牡丹江市委党校开展了“亮党员身份、树党校形象、建和谐校园”主题实践活动。校党委班子首先从自身做起,认真查摆在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整体合力不强、决策缺乏透明度和思想不够解放三大突出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对选人用人、发展党员、财务收支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坚持决策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扩大了群众民主,保证了广大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工参与党校改革、关心党校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强党校工作方面的讲话精神为统领,加大师德师风培训力度,党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爱岗精神明显提高。“党校拥有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队伍。”到这里培训的学员深有感触地说。

  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2005年开始,通过公开招聘,采取笔试、面试、试讲等多种考核办法,牡丹江市委党校从省内外高校引进了十余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在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一改过去按部就班、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人才观念,对真正出类拔萃的年青人才敢于使用,大胆提拔,破格晋升,优才优遇,在党校内营造出一个使年青的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创造出一种“人才辈出、后来居上”的生动局面。目前,市委党校中层干部中,35岁以下的15人,占42.9%,其中30岁以下的7人。

  牡丹江市委党校还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开。根据试讲准入、教学质量跟踪和科研成果等几个方面的综合考核结果还将对教师职称进行聘任,对业务能力强、讲课效果好的教师低职高聘,对讲课效果反映不佳的教师高职低聘,改变教师讲好讲差一个样的状况,增加教师不断钻研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压力。在工作待遇上,加大了向教学一线和教师的倾斜力度,大幅度提高了教学和科研的投入水平,改善了教学条件,在全校上下树立起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对教研人员积极性的调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开放式师资培训

  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牡丹江市委党校加大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实用性知识技能培训。从2005年起党校坚持每年一个主题,连续组织了三次师资培训,分别针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全面考核式的规范化培训,并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授课能力为重点,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学历培训。2005年以来,共有8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学历教育,已有2人毕业并取得了硕士学位。以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为目标,每年都分期分批选派骨干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省委党校、上海嘉定区委党校、浙江嘉兴市委党校等省内外先进党校参加培训,通过系列培训,使广大教师启迪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增长了能力,了解了社会,为今后党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近年来,全校科研人员在国家二类出版社出版著作5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篇,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5篇,在市级刊物发表论文43篇。

  据统计,牡丹江市委党校从1983年党校教育正规化建设以来二十多年间,共培训各级各类党员干部近2万人,党校学历教育培养各类干部1.8万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党员干部,为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乘着党的十七大东风,牡丹江市委党校围绕“办一流教学、搞一流科研、育一流队伍、建一流环境、创一流管理、树一流形象”的发展目标,正谱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