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饶河县口岸进出口品种多样化
2007-12-29 09:30: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龙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9日电 饶河县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态路、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富庶饶河”的战略部署,以俄罗斯—中国年为契机,积极应对俄方政策调整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采取内建基地、外辟市场,培育壮大外经贸主体等有效手段。采用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有效措施和手段,实现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仅1—10月份进出口贸易额实现5.64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220.33%,创历史新高。

  内建基地外辟市场壮大外经贸主体。

  近两年来,俄方加大力度打击“灰色清关”,禁止外国人在俄从事商品零售业务,对俄籍入我境内旅游购物人员携带免税商品重量限定在每人每月一次在35公斤以下。同时,采取对运输车辆的吨位按轴重进行限制等措施,对饶河口岸进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饶河口岸是出口型口岸,出口的商品以蔬菜、水果、服装、玩具、日用品、建材为主,这些商品正是中国零售商在俄所售商品,因此俄方新政策的出台,使饶河县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下降。面对俄方政策调整的不利因素,饶河县委、县政府提出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解决,充分利用外交渠道,打开从饶河口岸进口优质木材的通道,推进新大木业、藤本木业、金库公司、松林公司进口木材深加工项目,把饶河口岸建成木材深加工集散地。实施“走出去”和“科技兴贸”战略,利用“哈洽会”时机,帮助俄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搞好项目推介,组织外经贸企业与俄方企业进行洽谈对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俄罗斯建立合资、合作机构,组织企业参加俄罗斯境内举办的各类经贸洽谈活动,让外经贸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俄方市场供需信息,帮助外经贸企业建立轻纺、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多元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对俄出口商品附加值,培育对俄贸易新的增长点。并积极为有实力的内贸企业申报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招引外地大客户到饶河注册。通过广泛宣传、走访客户,相继引进了绥芬河远洋公司、东宁宏达公司、省进出口基地贸易公司等具有实力的大户来饶开展经贸业务,仅2007年就为7家企业申报了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和国际货运代理权,从而使饶河县边贸企业由年初43家发展到50家,进一步壮大了对俄经贸队伍,提高了对外贸易的整体竞争实力。重点扶持以经贸公司、康明公司、黑马公司、金库公司为主的经贸骨干企业,提升其典型示范作用。依托地缘优势,建设外向型蔬菜基础,开拓俄罗斯远东市场,为当地农民打造“绿色称银行”。根据俄方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实际情况,借鉴周边口岸的成功经验,以最优的政策、最佳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按照“扶优扶强、以强带弱”的原则,培育外经贸主体做大做强,提升整体实力。

  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口岸经济快速发展

  在硬件设施上,饶河县从开发建设口岸、完善口岸功能和加强利用上下功夫,推进口岸大通道建设。为了解决口岸运力不足的问题,口岸办筹资对“621”渡船进行了改造,使驾驶舱进行后移,加大了甲板长度,提高了渡船的装载能力,在口岸运输繁忙季节,日可增载车辆20台次;同时,又对“631”轮渡船舵系进行了改造,提高了“631”轮渡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为加强口岸大通道建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改善口岸现场工作条件,县政府出资对口岸联检大楼进行了改扩建建设。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口岸联检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口岸办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节假日不休息,认真把好质量关,在资金紧张、任务重的情况下,协商施工单位垫资施工,按照完成了通关设施、灯箱标识、隔断、护栏、电子屏、室内外监控系统和车检通道硬化等设施建设,保证2007年冬委开关投入使用。在联检大厅内设工程建设建设的同时,按照县政府的部署,短时间内完成口岸国门广场设计工作,并于8月中旬开工建设,夏委闭关前已完成工程建设的50%。自5月份以来,为使联检楼扩建工程不影响口岸正常通关,口岸办进一步加大了口岸现场环境美化、绿化的工作力度,投资3000余元绿化口岸现场面积8000平方米,栽植花卉2000余株;投资15000元设立警示牌和联检大厅宣传牌,做到口岸现场施工、通关两不误,国门现场绿化美化,整洁通畅。并按照《饶河口岸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客检通道的后续工程、国门广场和国际货运中心续建工程。积极推进货检通道和互市贸易区建设项目。到2011年,将基本完成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完成报关大楼、行车道和查验用房等主要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边贸重镇软环境

  针对新形势下口岸的工作特点,饶河县各查验部门及俄方口岸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口岸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口岸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口岸各部门主要领导认真执行带班制度,靠前指挥,加强协调与沟通,及时处理口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口岸协调工作中,口岸办牵头制定了每月一次的口岸联席会议制度、每周一口岸联检部门负责人现场碰头会制度。口岸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县政府县长、互市贸易区主任和主管副县长参加,及时了解和解决口岸工作中的困难和通关过程中的问题。在口岸通关运行管理工作中,经与俄方协商确定2007年夏委口岸现场实行无午休工作制度。通过科学的时间调配,相对廷长了口岸工作时间,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围绕口岸经济发展大局,口岸系统各查验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边检站实施“爱民固边”战略,牢固树立“为国把关、为民服务”思想,尽量简化验放手续,加快验收速度。2007年双方边检改进工作方式,首次采取不进行会晤以电传确认夏运开关的方式,比历年提前一周,比预计提前2天,最大限度廷长口岸通关时间。海关深化服务,实行8小时间通关24小时服务预约报检机制;检验检疫局为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出口蔬菜基地实行检疫监控制度,对蔬菜生产过程进行监管,保证蔬菜直接上车出口,不需要重复检疫海事处和船检处在加强安全运行管理的同时,简化检验程序,尽量缩短船检验检查时间。在饶河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饶河口岸的建设与发展虽然晚于周边其他口岸,但双边口岸对等通关后却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外经贸企业由初期的2家发展到50家,贸易方式由开放之初简单的易货贸易向劳务输出、现汇贸易、补偿贸易、互市贸易、来料加工、经济技术合作同步发展转变,合作领域由原有的农业种植向森林采伐业、木材加工业、建筑业等领域拓展,作用区域由边境城市间的合作拓展到与俄滨海边区、哈巴罗夫斯克、共青城等10多个城市的广泛合作,进出口商品品种由单一的果蔬农产品发展到服装、玩具、日用品、建材、粮食、卫生筷、木材、水产品、金属等10余类100多个品种。据统计,从1993年9月正式开关以来,对外贸易总额、进出境货物、进出境人员以平均48%的速度递增,实现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水平。

责任编辑:张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