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踏平城乡“篱笆”脚步急 农民工劳模落户哈市解读
2008-01-07 13:25:08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樊金钢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7日电 “在哈尔滨,百万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很难想象,假如哪一天农民工的身影突然消失,我们的城市会怎样?那时,很多建筑工地将寂寥无声,很多饭店将闭门谢客,很多街道将无人清扫。对于农民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他们,没有理由不关心他们。”

  1、落户哈尔滨成为新市民

  王庆国赶在2008年到来之前了却了一桩15年的心事——2007年12月30日,他办完落户哈尔滨市的一切手续,从而成为哈尔滨的新市民。

  王庆国今年34岁,是哈尔滨飞云实业有限公司下属一个分厂的副厂长。他的户口原在宾县三宝乡。1992年,他来到哈尔滨,干过力工、杂工,通过不懈努力,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

  然而,他总有些遗憾藏在心灵深处——没有城市户口。这样,在工地要缴外来人口管理费,孩子上学要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择校费。现在,他的户口落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安埠街道办事处,成了“城里人”。“有了城市户口,这是城市对我的认可。今后,孩子有资格报考重点高中了!”

  王庆国告诉记者,虽然有了城市户口,但这个春节他们还是要回老家过。现在,他已经开始为老人置办新衣服,还准备送父母一份春节大礼——彩电。给其他亲朋好友的礼品他也准备不少。王庆国依旧是一根线,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那个小山村。

  2007年12月20日下午,哈尔滨市13名农民工劳模携家属拿到落户哈尔滨市准迁证,这标志着他们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城里人”。

  户口准迁证到手了,农民工劳模喜出望外。

  2、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民工

  调查显示,目前在哈尔滨市城镇务工的农民工约有100万人,其中,本市农民工54万人;外市农民工46万人,主要来自湖北、安徽和省内各市、县。百万农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贸、服务娱乐等行业。

  “在哈尔滨,百万农民工已经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很难想象,假如哪一天农民工的身影突然消失,我们的城市会怎样?那时,很多建筑工地将寂寥无声,很多饭店将闭门谢客,很多街道将无人清扫。对于农民工,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他们,没有理由不关心他们。”哈尔滨市农民工劳模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江说。

  为让农民工安心、顺心、有尊严地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真正成为城市的一员,哈尔滨市近年相继就农民工就业、经营、培训、户籍、工资、合同、安全、医疗、保险、教育等出台了16个方面的政策规定。如针对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出台了《哈尔滨市清理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若干规定》,对强化监督落实各项清欠措施做了强制性的规定;针对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出台了《哈尔滨市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明确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基数、缴纳办法、监督办法和仲裁程序,规定工伤保障金全部由用人单位承缴;针对农民工医疗保险问题,哈尔滨在新制定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中,首次把农民工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如今,在哈尔滨市,很多农民工可以和市民一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没有工作有人帮助介绍,没有技能有人帮助培训;生活遇到困难有人救助;被拖欠工资有人帮助追讨;子女可以正常入学接受教育;过年过节有人来慰问,并被邀请观看专场文艺演出、参加游艺活动;在人大、政协、工会等组织中都有农民工代表和委员。在哈尔滨市,农民工和市民一样正在平等地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在建设这座城市的同时也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暖。

  3、落户解决了农民工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提高哈尔滨市农民工的地位,2007年4月28日,哈尔滨市召开首届农民工劳动模范表彰大会,100名在哈尔滨市务工的农民工获殊荣。一个城市如此大规模地专门在农民工队伍中评选表彰劳动模范,在全国少见。此举也将哈尔滨市近年来关心、关爱农民工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哈尔滨市农民工劳动模范所享受待遇中,“对有落户愿望的劳动模范本人及配偶、符合相关政策的子女,公安部门可为其办理落入哈市或县(市)户籍”成为亮点之一。

  农民工劳模尚国彬获得了准迁证。他告诉记者:“户籍问题一直困扰着像我一样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都受到户口的限制。我1991年初次来哈打工,十几年来我一直梦想着能成为城里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户口,尤其是娶了拥有城市户口的媳妇后,心情就更加迫切。我家的房屋产权证、手机卡和水、电、燃气登记都用我妻子的名字,就因为我没有城市户口。现在好了,有了城市户口,公司会批准我成为公司的正式职工,将为我办理三险一金。落户哈尔滨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

  4、农民工落户有助于城乡统筹

  哈尔滨市总工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民工有“十大愿望”:希望能获得与城里人相同的社会保障;希望能享受与城市职工一样的工资福利;希望子女在城市读书不再难;希望在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希望能有一定的休息权利;希望能在城市落户;希望能够在城市拥有一个温暖的家;希望能够掌握一门实用技能;希望市民能善待、理解、包容农民工;希望能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而落户又与其它愿望有着太多的关联。

  刘长江说,农民工们连着城市和农村,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由于农民工的双重身份,他们还承受着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他们在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还面临着比城镇职工更加集中和突出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助于社会和谐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在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的诸多措施中,落户城市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因为在目前,户籍与居民生活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

  刘长江说,城乡统筹问题中的最大难题是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统筹问题,进城农民工是城乡统筹最重要的结合点。而努力实现一些农民工落户城市,是实现城乡统筹的有力手段。13名农民工劳模集体落户城市,这只是一个开始。农民工实现从城市建设者到新市民的转变,也有助于实现哈尔滨的全面振兴和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