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7日电 为改变以往冬季供暖期众多小锅炉冒黑烟,导致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的状况,哈尔滨近年来重点实施了旨在推进集中供热建设的“蓝天工程”。这一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的集中供热项目,在提高城市供热质量的同时,使哈尔滨的空气更清新,天更蓝,雪更白。
据了解,自集中供热项目建设以来,哈尔滨已有上百万户居民受益,集中供热普及率已达61%以上,随之拨掉大烟囱800余个,有400余个小锅炉房不再承担供暖任务。经了解,这些小锅炉房产权有供暖公司的、有物业公司的,还有一些是房屋产权单位的。如何将居民小区内闲置的小锅炉房“变废为宝”,合理利用、改造,或使其还为绿地,或改建成社区服务场所,百姓呼声强烈,也是政府部门当初处理小锅炉房的初衷。然而,在实际改造处置闲置锅炉房问题中,因种种矛盾交织,利益交错,一些小锅炉房的处置结果引发了群众的不满,多数正在准备处置的小锅炉房的去向受到关注。
闲置锅炉房变脸居民受扰多不满
镜头一:在道里区友谊路352号院,一座粉刷一新的三层楼房格外抢眼,其北侧还用铁栅栏围成一个小院,割据小区大部分空间。据了解,此楼房原为友谊供暖分公司管辖的锅炉房,集中供热并网后,锅炉房一直闲置,去年夏天锅炉房开始内部装修,改成了办公娱乐活动场所。对于锅炉房变脸,开食杂店的居民王女士说,当初他们砌砖墙将锅炉房围起来时就遭到居民强烈反对,后来才改为铁栅栏,连院内防火通道都堵死了,他们办公娱乐倒是方便了,百姓的利益却被侵害了。
镜头二:在南岗区阿什河街32号大院,右侧一闲置锅炉房占了院内近三分之一空间。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二层锅炉房被分割成很多小间,里面分别经营面馆、小件寄存和仓库,每家门前都用木板搭建了一些木棚。另一侧堆放着很多废旧物品,使得院内拥挤不堪。在小件寄存门前,不时有人不停地往返取货运货。居民讲,锅炉房闲置后很快就被出租了,从此院内每天出入人员混杂,安全隐患突出,给居民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镜头三:在道里区安宁街133号院,院内的闲置锅炉房已经被隔成一间间小屋,并且装修一新。院内居民介绍,这个锅炉房自从闲置后,供热单位就准备把它改建成车库,居民怕车辆进进出出损坏院内的路面,予以强烈阻止,并引发了几次冲突。后来,虽然没有被改成车库,但是又被隔成五六个小房间并进行了装修,居民对这个闲置锅炉房下一步如何使用感到忧虑。
镜头四:在道外区南康街9号,院内有一座占据一半地盘的二层锅炉房,一楼大门紧锁着,里面养着一条大狗,见有人过来不住地狂吠。记者沿着外楼梯上去,见到二楼有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屋里切菜,室内很脏乱,满屋子油烟。记者问其二楼做何用,该男子说是食堂,记者佯装要订做盒饭往道里区送,其嫌远不愿送。居民讲,因为这里临近南极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楼曾出租当仓库,存放过很多酒坛子。尤其令居民反感的是,那条大狗没白没黑的狂叫,严重影响居民休息。
镜头五:在道里区经纬七道街17号院内,位于居民楼群中的一个闲置锅炉房外墙上赫然写着几个红色“拆”字,墙外挂着安国供暖分公司经纬供暖站的牌子。据了解,该锅炉房一部分用作办公收缴热费,一部分租给了外地人加工油炸糕。锅炉房墙根处堆放了很多木板等杂物。居民们说,废弃锅炉房不但占据庭院空间,还引来外人在院内大小便,造成夏天蚊蝇滋生。
闲置锅炉房随意转租隐患重重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目前哈尔滨市闲置锅炉房处置存在过乱的现象。很多锅炉房失去供暖功能后,不是长期空闲就是被出租,有的改建成浴池、车库、仓库以及小卖店,有的还变成外来打工者的集体宿舍,成了社区卫生和治安死角,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越发突出。
据了解,在道里区红专街1号大院,有一处200多平方米的闲置锅炉房,曾出租给外来打工人员居住,从此不断有陌生人进进出出,给社区带来了不安全因素。院里的自行车、汽车轮胎等经常丢失。派出所民警还在此处发现并抓获了一个逃犯。
在道里区经纬街170号院,院中的闲置锅炉房已被装修。2单元居民李某说,2004年该楼集中供热后锅炉房便闲置。后来锅炉房被出租了,时有机动车进出装卸建材。尤其是去年夏天,一个搞装饰的人还把材料拿到锅炉房中喷漆,造成院里弥漫一股刺鼻的油漆味,在居民的强烈反对下,对方才作罢,但弥留的油漆味熏了居民将近一个夏天。记者调查了解到,有很多空闲锅炉房因长年锁着大门不用,附近的居民、商贩和饭店都往附近扔垃圾,成了卫生死角。一到夏天蚊蝇滋生,老鼠乱窜。社区曾多次组织人力专门进行清理,但治标不治本,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日前,记者到红专街114—1号以租房名义找到了锅炉房承包人刘某,他透露,该锅炉房已被他通过关系租下来了,打算做装饰生意。刘某说,他参与了道里区锅炉房并网改造,哪处锅炉房闲置,哪处锅炉房等待出租,他都了如指掌。得知记者也想租锅炉房,其马上帮记者联系了闲置锅炉房的几名承包人。其中宋先生称,他将北安街82号锅炉房租下后,又花费5万多元进行了装修,准备开旅店,由于家人突发急病准备到外地治疗,导致开旅店之事搁浅,他只得将装修了一半的锅炉房转租以支付医药费。宋先生说,他是经妹妹之手从供暖公司以每年8500元的价格租到手的,如果记者想承租,只要与他签合同即可,至于记者做何用他就不管了。
经刘某联系的另一处闲置锅炉房承包者“老五”称,现在手里有两处闲置的锅炉房等待转租,一处位于红霞街46号院内,另一处位于通江街116号大院。“老五”说,通江街这个锅炉房他原准备开食堂,面向附近学校的学生。记者提出如果价格合理想将通江街这处锅炉房租下来时,“老五”开出了每年承租费一万元的价格,并说自己是以6000多元直接从供暖公司接过来的,转租只是为了赚取一部分中间差价。
矛盾:居民要还绿房管要收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锅炉房退出供暖功能,如何处置小区内闲置的锅炉房,一直以来,居民与房管部门意见相左,由此产生矛盾纠纷不断。
通江街103号居民姜姓老人谈到,该院居民楼1993年建起来时就有个锅炉房,自从2004年冬季居民楼集中供热后,锅炉房一直闲置。当时供暖公司曾说,待锅炉房拆除后还给居民建绿地。不想去年夏天突然来了一伙工人,在锅炉房里大兴土木,听说是要改建成旅店,居民们坚决不同意,对方想往院内运沙子和砖头时,被居民堵在院外,双方发生了冲突。随后,居民上访到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市信访办、供热集团等单位,强烈要求拆除占据院内一半空间的闲置锅炉房,还居民绿地。供暖公司称,这个锅炉房不可能拆,他们有锅炉房产权证,但是拒绝出示给居民看。直到现在居民也没有停止过呼吁。如今,只要进入院内,就不难发现锅炉房墙上写着的“把无理占据我们的庭院归还给我们”、 “实践诺言顺应民心拆废还绿”等字样。
家住南岗区阿什河街41号的居民魏永淘认为,废弃的锅炉房应拆除,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号召居民共同来美化庭院,多方集资建花园、铺绿地、设休闲椅,便于居民开展健康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市民王某说,很多老旧小区内本身比较狭窄,更别说绿化了。过去是因为离不开锅炉房供暖,但现在既然已经集中供热了,就应该拆除闲置的锅炉房,改绿地、建活动设施。很多居民认为,锅炉房属于小区居民的共有财产,该怎么处理、使用应该由小区居民共同商议后决定。其他单位、企业没有权利私自对其改建或者使用。
但作为锅炉房的产权单位,供暖部门和物业公司也有他们的想法。哈尔滨锅炉供暖公司生产部韩科长谈到,锅炉房里面有二次加压供水设备、电机、配电房、泵房等。应该承认,有的锅炉房确实被用做临时仓库,有的被出租,但收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规定每户每年要缴纳24元的二次加压供水费用,可实际上收上来的这点钱是远远不够。为此,每年供暖公司在这方面都要倒贴很多钱,把锅炉房出租也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差额。至于很多闲置锅炉房被本单位职工居住,韩科长与安国供暖公司张经理均谈到,这是因为单位有些职工没有房子,就拿来临时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再说锅炉房闲置久了容易出问题,比如跑水、起火等,让本单位职工居住或对外出租,既可从中获得收益,又能帮助看房子。记者采访多家物业公司,谈到闲置锅炉房出租,均称:物业费不足,出租是为了补充费用。
缺乏统筹规划和监管,闲置资源在浪费 闲置小锅炉房何去何从?
据了解,哈尔滨至今拆掉大烟囱800多个,有400余锅炉房闲置,可调查发现,目前全市只有8个锅炉房被改建成社区活动室或多功能服务大厅,10个锅炉房被拆除,很多闲置锅炉房因产权不明,利益、资金问题等种种因素,仍无法得到合理利用改造。
权属不清有人认为,锅炉房的产权应该属于居民的,当初盖锅炉房时所花费的成本费用已摊入居民的购房费内。一位参与当初房改工作的干部告诉记者,1994年房改工作开始时,公有住房被居民买断后,并没有将作为公共部位的锅炉房的权属问题考虑进去。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公有住房买断后锅炉房究竟归谁所有,相关政策法规没有明确说法,许多专家就此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没结论。市国资委产权处一负责人也谈到,毫无疑问,锅炉房作为小区的配套设施,如果居民购买了商品房,那么锅炉房归属应由业主共同所有,供热企业只能对锅炉房行使使用权。市房产住宅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小区锅炉房是否归属于小区供热单位,要看锅炉房有没有被纳入国有资产范畴,如果没有,就应依据《物权法》将锅炉房产权划归居民共有。
市建委居住区设施处吕处长说,目前,政府对小区居民庭院改造建设已有8年了,改造建设了5397个庭院。但在庭院改造建设中也遇到了这样问题:已经集中供热的小区,闲置锅炉房该如何处理?由于涉及到的政策法规问题比较多,关乎物业供热单位的利益。有些居民虽然买断了住房,理论上讲锅炉房应属于居民共有,但是物业供热方面也有看似合理的理由:当初并入热网时,居民并没有支付改造费,所以锅炉房应归物业供热单位所有,由于锅炉房权属不清难以判断,影响了小区庭院改造建设。
利益之争市供热办规划建设处负责人介绍,小锅炉房退出供热市场后,竟成了“香饽饽”。供热企业想拿过来改造一下另作他用,而社区办事处也想争过来从中分一杯羹。以前,市物业供热集团曾对闲置锅炉房的使用情况做过调查,发现一些锅炉房被社区办事处做活动场所使用后,竟被居民用来打麻将、跳舞,后来物业供热单位觉得社区办事处把锅炉房拿到手后,也把房子出租出去,如果那样还不如留着自己对外出租,以此解决供热单位的经费不足和单位职工临时居住问题。
资金瓶颈据了解,目前全市闲置的锅炉房分为以下两种:一、没有其他设备,完全失去原有功能;二、里面还有居民二次加压的水箱。市综合整治办认为,属第一种的,经产权单位同意可以拆除。但市建委居住区设施处吕处长同时指出,很多闲置锅炉房的产权、责任单位都是物业供热集团的,如果拆除闲置锅炉房,需要由物业供热集团提出意见并与政府协商。市环境综合整治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集中供热这样一个趋势下,闲置的锅炉房究竟是拆除,还是另作他用,需要统筹考虑。理论上说,大家都是希望拆掉锅炉房,建绿地、建锻炼设施等等。但事实上需要考虑现实因素很多。如某些小区饮水二次加压设施都在锅炉房里,即使集中供热了,锅炉房也是没法拆除,如果拆除,就得重建二次加压设施,这需要一笔很大的经费。此外无论拆房还是还绿,需要很多的费用,这笔资金谁来承担?在建设热网的时候,因费用不足,有的小区不得不拿锅炉房作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
监管空白据了解,哈尔滨市闲置的锅炉房产权有供暖公司的,也有物业公司的,还有一些是房屋产权单位的。集中供热后,拥有大量闲置锅炉房的市物业供热集团有关人士认为,供热工程并网后,闲置下来的锅炉房,该集团曾进行了公示,统一管理,不许出租,暂作为物业管理人员的办公地点,待热网改造完毕,再做统一规划。而一些房屋产权单位的锅炉房,管理则处于空白阶段,比较混乱,不知谁来制约。而哈尔滨市物业供热集团所属的闲置锅炉房,很多在对外出租使用上,也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据有关专家介绍,哈尔滨市最小的锅炉房加储煤场面积也要大约300平方米。如果在将来的几年内,逐步拆除分散在全市各居民小区内闲置的2000多处锅炉房,保守估计可还绿近百万平方米。如果产权单位顺应城市发展,拿出相应措施将失去功能的锅炉房予以合理改造利用,将使哈尔滨市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范例:改造锅炉房惠及社区百姓
近年来,哈尔滨市在利用改造闲置锅炉房上,不乏一些受到百姓欢迎的范例:
合理利用变废为宝
道里区安静街道办事处接手了安康街20-1号闲置锅炉房后,投资16万进行改建,将这个使用面积超过220平方米的锅炉房改造成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和居民活动室,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接待了5000多人次居民,举行过多次大型社区活动。
香坊区民航小区将废弃锅炉房改造成活动室后,里面设有两个乒乓球台,一个羽毛球场和许多健身器材,为居民提供了健康、娱乐的活动场所。
道里区巡船胡同15号大院的锅炉房划归江桥社区使用后,被改建成新的社区服务中心,改建后分为上下3层楼,使用面积达500多平方米,集事务大厅、残疾人康复站、图书室、棋牌室和爱心超市等多种功能为一体。
拆房还绿美化庭院
道里区中医街119号在去年夏季社区改造中,有关部门共投资300多万元拆除了院内的闲置锅炉房、自行车棚、储煤室、仓库等,建成了一个很大的社区广场,凉亭、长廊、篮球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而拆除之前,小区庭院空间被占了80%。
南岗区吉林街一闲置锅炉房占据了大院很大空间,考虑到锅炉房内有二次加压设施,在投资改建时,有关部门将二次加压设施挪到原锅炉房地下,并在原锅炉房位置建成一处活动场地及一些绿化设施。
道里区通江街119号大院是去年道里区第一个被改造的庭院。改造建设时,不仅拆除了一个锅炉房,还拆除了院内车棚、两个储煤室还建绿地。一大片绿化带围成的休闲区,设有围棋桌、乒乓球台、夏天纳凉的小亭等。绿化带旁边每隔10米有一个科普宣传栏,地上新铺了彩色地板砖。
道外区保障街189号大院,去春有关部门共同投资80万进行改造,除了保留院内两个水箱保障居民用水外,拆除了院内两个废弃锅炉房,并将院内改造建成4个精品院和两个社区休闲游园,改造面积达1.2万平方米,使小区环境品位显著提升,人居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