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农家书香飘 大庆“农家书屋”悄然改变农村生活
2008-01-08 09:23:46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卜宪九 于忠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8日电 2006年年底,作为“书香大庆”活动的一部分,“农家书屋”在大庆市农村全面铺开,投入830多万元制作的书架1100多个和配备60多万册的图书,使485个小书屋有了家底。大庆市委宣传部还特意联合市科协,组织农业方面的专家编辑了一套“农家书屋系列读本”,虽然没有华丽的装帧,却成了小书屋中的畅销书。

  隆冬时节,记者走进这些“农家书屋”,感受到以往农村单调的生活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民的思想观念在悄然改变,去书屋读书、看报,收获精神食粮、自娱自乐成为新时尚。

  女人们的“文化沙龙”

  过去,女人忙完了手里的活计,就抱着孩子东家走、西家转地串门子。而如今,农家书屋成了农村女人的好去处。女人们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上炕盘腿做活,下地洗衣做饭两点一线的生活,而是有空就跑到农家书屋来看书。

  看书悄悄改变了女人们的传统思想和观念。20岁的陈红雪,中学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在书屋的报刊上获取了用工信息后,终于说服家里人,出来打工,如今在大庆一家个体公司当打字员,月收入超千元。

  书屋夜校

  肇州县双发中学四楼的书屋里,挤满了手指粗糙、年龄不等的“特殊”学生,他们是乡里的农民。

  坐落在双发中学里的这所农家书屋,曾是学生的图书阅览室。去年,学校提供场地办起了这个农家书屋,学生和家长同用一个书屋。平时农民可以到这里借书,周六、周日可以在这里看书。如今,书屋里的1万多册书籍让学生和家长开阔了视野,书屋有时还用多媒体为农民播放教育子女和科普知识的专题片,由“平面”变成了“立体”。

  农民闲暇时来读书,学校就利用这个契机,办了一个农民家长夜校,农民们不仅多学了不少科学知识,还增加了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学校与政府联手在书屋办起了农民服务站,聘请农业专家讲一些养殖、种植方面科技知识;与大连高级国防技师学院联合办学,村里30多名农民子女通过学习输送到大连打工。

  热炕头上的书屋

  林甸县三合乡的盛守忠,今年68岁,一副种田人打扮,但谈吐却不俗。

  曾经当过村长的他,几年前就订了《大庆日报》和《农村报》,放在自家的食杂店里。大伙有事没事都愿意到他的食杂店翻翻报纸,时间一长不少村民买东西都上他家来。2005年,老盛自费建起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去年农家书屋成立地点就设在了老盛的活动中心,他又把自家的书也放在了书架上,共有400多册,村里人可以免费借阅。村民们亲切地称老盛的书屋为“热炕头上的书屋”。

  贫困村的“头脑”充实了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前锋村一直没有摘下贫困的帽子,村民人均年收入还不足2000元。农家书屋的成立,为封闭的前锋村,打开了一扇窗,农民的眼界开阔了,看到了外面多彩的世界。

  村民冯云借书的次数最多,他逢人便夸书屋给他带来的好处:“以前,养奶牛常用鞭子抽,书上说牛不能抽,那样产奶少。前几天,奶牛得了感冒,我照书上说的喂了药,很快就好了。”

  有了农家书屋,村里悄然发生变化,喝酒赌博的少了,借书看书的人越来越多,娃娃们也不再没事乱跑,常到书屋看书了。书屋的登记本显示,一年多时间已经有1000多人次来借书,而村子的总人口才1036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