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构想——访省政协主席王巨禄
2008-01-10 08:56:2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0日电 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承党心,下合民意。2007年,省政协把“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作为重点调研课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调研论证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日,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省政协主席王巨禄接受了《黑龙江日报》记者的采访,就课题调研论证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您先谈谈开展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课题调研论证的背景和意义?

  王巨禄:人民政协本身就是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机构,就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这类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工作。2006年省政协召开九届十六次常委会议,集中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协商讨论,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加快推广“场县共建、合作双赢”发展模式,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农业现代化综合试验区的建议。2007年4月省第十次党代会做出“建设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战略部署后,我们感到有责任、有义务在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课题调研论证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组建了由9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由40多名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和有关领导参加的课题组,开展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调研论证工作。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现实优势。在总结黑龙江农垦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地方新农村建设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在黑龙江省建立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探索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城乡统筹与共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与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有利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利于应对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有利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有利于探索实现农民就地转化、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途径。

  记者:您认为黑龙江省有哪些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客观基础和有利条件?

  王巨禄:黑龙江省发展农业的潜力巨大,优势十分明显,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黑龙江省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黑龙江省现有耕地1.76亿亩,农村人均耕地9.4亩,耕地总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著名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寒地黑土带之一。光温水同季,适宜种植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二是黑龙江省有条件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分布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南粮北调”被“北粮南运”所取代。在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过300亿公斤的5个省份中,只有黑龙江省可以向省外调出数量可观的商品粮,其他四省基本上处于生产与消费平衡状态。

  目前,黑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在350亿公斤以上,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396.5亿公斤,提供商品粮260亿公斤,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总量的1/2,商品量保持全国第一。三是通过发挥农垦的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加速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黑龙江农垦是全国产粮最多的国有农垦企业,自从推行家庭承包“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后,形成了土地集中连片、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有现代科技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地方广大农村虽然也普遍推行了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两种发展模式的鲜明对比,使地方乡村和农户对发展现代农业产生了很高的热情,纷纷要求实现农垦和地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四是黑龙江省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工作基础。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农垦更高。现在垦区农机装备水平已跃居世界先进行列,具有较高的农业科研和人才优势。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总结推广开展“场县合作”,农垦带动地方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目前已在全省1/3的地域范围、500万人口地区实现了场县共建。

  记者:经过调研论证对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设想、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是怎样设计的?

  王巨禄: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论证,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这就是:设想在农垦的周围再选择一些县、乡,把试验区的耕地面积划定在包括农垦3600万亩在内的1亿亩左右。充分发挥农垦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商品粮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坚持在不改变农民承包土地基数,保证农民承包土地收益持续增加的原则下,尊重农民创新土地流转形式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逐步把农垦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化栽培、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现代生产方式推广到全省农村和农户,努力引导农户的家庭生产承包步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和机制的转变,大幅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争取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使黑龙江省成为我国可靠的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就发展目标而言,大体上包括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国家高标准商品粮基地建设、全面实现全省的农业机械化、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小城镇的建设水平等八个方面。

  搞好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当务之急是采取重点突破的方式,着力做好集中财力优先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生产模式、规范和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加快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对农业补贴和促进农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解决发展现代农业资金短缺等九个方面的工作。

  记者:大家都很关心开展调研论证的有关情况和取得的工作成效,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王巨禄:按照四个子课题组的工作分工,利用半年的时间有分有合地开展了调研论证工作,对在黑龙江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期间先后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现代农业与国家粮食安全”论坛和课题研究论证情况通报暨意见征询会。组成考察团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习考察。形成了以《关于在黑龙江省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建议》为主的一系列调研成果。为做好在建立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宣传、规划和立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这里尤其要说的是,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研究论证取得的初步工作成果,是与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全国政协领导同志两次出席有关会议,并高度评价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课题研究论证工作,表示全国政协将全力支持,与黑龙江一道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课题研究论证和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工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对课题研究论证工作积极关注,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指导意见。先后两次就此项工作向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专题汇报,并亲自参加“现代农业与国家粮食安全”论坛和课题研究论证情况通报暨意见征询会。表示省委、省政府要高度重视建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工作,加强领导,认真谋划,精心组织。

  记者:您对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调研论证以及今后的工作还有哪些建议和想法?

  王巨禄:目前,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研究论证和争取立项工作进展顺利,态势良好。但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经过课题组研究,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建议把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作为事关黑龙江全面振兴一件大事摆上重要日程,成立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机构,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议集中组织专门力量,着手开展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的总体谋划和统筹规划工作;三是建议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整体氛围,共同抓好全省有关现代农业试验区的汇报、争取和立项审批等方面的工作,形成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