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0日电 在今年的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上,稍稍留意,会经常看到一位六旬老人,他时而仔细端详着冰灯景观建筑,时而侧耳倾听着游客们的评价。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看冰灯的眼神认真细致而又充满了挑剔,他就是至今还工作在第一线的冰雕工匠,人称“冰灯把式”的张光复。
张光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制作冰灯,从哈尔滨第五届兆麟公园冰灯博览会开始,几乎每届不落。作为第一代冰灯制作者,他也由一名20多岁的毛头小伙,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冰灯艺术家。今年老张参加了园内的“奥运到我家”景点的建设工作,他与手下的团队一起制作的彩色冰雕《京剧脸谱》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色彩艳丽,与世界首创的冰火炬交相辉映,让人感受到中国古典艺术和奥林匹克运动融合在一起的独特魅力。
张光复每年冬天都要到兆麟公园内冰灯建设现场参与施工,他不仅亲自制作一些创意新、有难度的冰灯,还负责把关团队里工匠师傅的工作,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作品就立即责令返工。
一次,冰灯工匠们接到任务准备建设一处门楼,与其他人不同,老张首先研究拿到手的设计图纸,几分钟时间他便看出了问题,图中的门楼上部过大,如果按原样制作可能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危险,在展出过程中也有垮塌的可能,于是他找到设计人员对图纸进行了修改,及时消除了这一安全隐患。还有一次,工人在制作毛坯的时候,一块近半吨重的冰块从侧面开裂,使得其厚度和宽度与设计的要求不符,但由于冰块处在七八米高位置,运冰的脚手架也被拆除了一半,进行更换非常的麻烦,一些工匠都主张把裂开的部分浇上水冻上后对付用,但老张却不同意,在他的坚持下,工人们又重新安装了一块符合要求的冰块。老张说,哈尔滨的冰灯是一个品牌,绝不能砸牌子。
谈起几十年来兆麟公园冰灯的发展历程,老张说:“以前雕冰用的都是刨子、铁锯等木工器具,制作的冰灯作品相对粗糙一些,如今大家用的则是各种型号的冰铲、冰叉、电锯,用这些工具雕出来的冰灯作品非常精细,再辅以现代化的声、光、电,40年前跟现在是没法比的,可以说新技术对冰灯艺术有着很大推动作用。”对于今年的冰灯展,老张评价说,许多景观运用了世界首创的新技术,非常出彩,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但从全园整体看,各冰景之间的布局上缺少一些新意,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老张近几年来随哈尔滨的冰灯一起出访美国、法国、马来西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都很受欢迎,老外们参观冰灯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哈尔滨的了解,进一步提升了冰城的国际知名度。兆麟公园的冰灯不仅仅是一些艺术景观,它更代表了冰城文化。老张对此感触颇深。
冰灯游园会开园后,不管白天还是晚上,老张没事的时候就过来看看,置身游人之中,悄悄体味着观众的品评。
|
||
![]() |
图为张光复和他的彩色冰雕《京剧脸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