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构筑北疆文化高地 哈尔滨市松北群众社区文化演绎新风尚
2008-01-10 15:32:52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卢军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广场文化已经成为松北群众文化的鲜明特征。以一批人气较旺的广场为依托,形成了区文化馆、镇文化站、社区文化组和屯文化骨干队伍构成的四级文化网络。随着保利大剧院等文体设施的建设,松北区,正以文化立区的理念来构筑北疆文化高地。图为松北区群众参与广场文化演出的场面。杜怀宇 摄

  杜怀宇 摄

  东北网1月10日电 隆冬时节,每到晚上,成百上千的松北人陆续来到各个广场,唱的唱,跳的跳,看的看,好不热闹。昔日麻将桌的常客成了腰鼓、广场夜舞的忠实参与者。通过松北区的群众社区文化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的是热火朝天居民社区文化气息。

  松北区是在“五个镇”的基础上建政设区的,农民占到了70%还多,而且多为失地农民。以前,不少人晚饭后便邀约在一起“砌长城”,有的“血战”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达旦,不但有损身体健康,而且助长了赌博等不良风气的蔓延,造成邻里不和、孩子无人照管、夫妻反目、纠纷增多等许多家庭和社会问题。建区后,松北各社区积极组织居民们参加太极拳、大秧歌、腰鼓队的活动,把中老年人引到健康的文化生活上来。现在,全区“五个镇”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在各镇的广场,往日那一声声扰人心烦的麻将声已被阵阵的腰鼓声和欢快的舞曲声所取代。

  现在,住在松浦镇的居民老张说:“这下可好了,大秧歌上岗,扭起来全身舒服,麻将桌下课,我再也不受麻将的罪了。”

  磁盘般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

  过去可供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的场地比较少,居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合唱团、舞蹈团等活动团队总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长时间存续。为此,松北区委、区政府着力建设了一批公益性文化活动阵地。记者在松北镇的世纪花园社区看到,图书室、棋牌室、健身房、电脑室、儿童游艺室一应俱全,各个年龄段的居民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家庭主妇们还可以参加厨艺、家居培训班,既陶冶了自己的性情又沟通了邻里情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据世纪花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淑英介绍,该社区于2006年4月份成立,共入住居民1200多户。由于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像磁盘般吸引了社区居民,绝大部分居民都已经融入到了社区当中来,邻里之间形成了和谐互助的好氛围。目前世纪花园社区共举行了两届邻居节,有百余居民参加了演唱会,上千名居民观看了社区居民自己组织的演唱、老年模特表演、老年集体舞和民族舞蹈等节目。

  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松浦镇的文化站站长马一航告诉记者,现在日子甜了,农家乐了,文体活动成了农村广大群众抒发激情和追求健康的新生活。在船口社区,每天晚上都有小品、评书等节目,都是群众自编的,演的都是身边的人,唱百姓身边的事,吸引了很多听众,群众文化活动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红火景象。今年镇里还建立了一支由十几位农民组成的民乐队,他们自备胡琴、扬琴、笛子、琵琶等乐器,每天晚间组织练习,围观群众都跃跃欲试。

  据松北区文化旅游局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松北区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创作出了一批优秀作品,自创歌曲《走进松北》、《冰雪颂》、《大树》获省音协一二等奖;农民诗人王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独具视角的诗人气质冲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从工地走出来的农民工作家赵亚东以其报告文学《绿色是我的生命》夺得省报告文学一等奖;松浦镇大秧歌表演、松北镇大合唱以及二人转、民乐队表演在全市比赛中均榜上有名。

  构筑北疆文化高地

  松北区秉持“文化立区”的发展理念,提出用文化力培育竞争力,实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

  对此,松北区委书记王镜铭认为,广场文化已经成为松北群众文化的基础。他说,松北区以一批人气较旺的广场为依托,开展不同形式的休闲娱乐活动;建设区文化馆、镇文化站、社区文化组和屯文化骨干队伍,形成四级文化网络。“今后将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来满足群众文化生活不同需求。”王镜铭说。

  目前,投资7亿元的保利大剧院已经奠基,省博物馆、松北图书馆、体育中心、水上运动公园等文体设施也将陆续引进、建设,松北区,要以大手笔,通过文化立区的理念来构筑北疆文化高地。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