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拍好风光片 牢记十个字
2008-01-11 13:12:35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11日电 关于风光摄影技巧有很多,以下10个字虽然不是具体的技术,却比具体技术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简约

  形式简约才能传达出一种意境。简约的表现形式是艺术创作中最常见的,也是难度最高的表现手段。高度的浓缩和提炼是其突出的特性。

  有了简约的构图意识,在面对大千世界时,保留什么,减去什么,如何进行选择,这些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题目。由于每个摄影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不尽相同,自然对于景观的取舍也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是,相机镜头的包含范围是有限的,将无限自然世界的某一局部框进取景器中,实际上就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浓缩。

  平衡

  稳定和均衡是所有形象艺术都不能忽视的问题。稳定是指画面中的景物没有歪斜倾倒的感觉,均衡是使画面左右两边看上去没有一边轻一边重的感觉。

  视觉均衡的前提是视觉重量的均衡,而视觉重量均衡的规律是:大的比小的重,近的比远的重,暗的比亮的重,动的比静的重,清晰的比模糊的重,浓的比淡的重。总之,均衡不是景物在画面中的平均排列,不是对等的重复。

  景物在画面中可以一边多,一边少,也可以一边大,一边小,但视觉重量应差不多相等。注意,均衡不是绝对均衡,一丝不差,那样会导致四平八稳,平庸、呆板。不均衡之中有均衡,不稳定之中有稳定,才符合风光摄影构图的要求。

  呼应

  呼应就是景物之间无论远近或者左右,要有应答、关联。

  在风光摄影中,景物与景物之间可以不相连接,但彼此之间不能没有联系,这种无形的联系就是呼应。

  呼应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前景中的小花与背景的远山之间是一种呼应,空中的飞鸟与地面上的树林也构成了呼应关系。

  联系和呼应是目的,是使画面中的景物有完整的统一感。这种呼应关系,可以是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也可以是主体与主体、陪体与陪体之间的呼应。无论哪种关系的呼应,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在风光摄影构图中,掌握和处理好景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对构图的平稳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节奏

  面对纷繁的万物景观,我们的脑子里总是不断地盘算着怎样从杂乱无章之中理出和谐的因素来。这就是从无序之中寻求秩序,所谓的秩序也就是条理。

  中国绘画里有“疏能走马,密不通风”之说,这是指对画面的布局而言,也是构图中运用简与繁达到艺术境界的方法之一。风光摄影对景物要有所取舍,该简的要舍之,该繁的要取之,使画面有密有疏。简不要简而无景,而是把不必要的、多余的景物去掉;繁也不是包罗万象、无主次、无规律地全部取用,而是要有层次、有变化地将景物安排在画面之中,做到繁而不乱。简与繁的运用是相辅相成的,偏废哪一方都不好。两者结合,互相依存,才有意趣。

  中心

  一张照片如果没有明显的占压倒优势的趣味中心,观众看了就会迷惑不解,所以必须让观众尽快地理解照片,立即看出重点之所在。

  许多初学者在拍摄风景时,没有做出努力去确定趣味中心,而是随意拍照,使得许多有意义的景物被忽略。当我们发现了一个拍摄题材,随之心情十分兴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专注于这一景物,而忽略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这些因素足以破坏主体的感染力。

  排除干扰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避免“包罗万象”,具体地说,就是学会“割爱”。如果一个景物需要加以强调而使之居于优势地位的话,那么画面中所有其他东西都应当排除,或者降低到次要位置。选择作为趣味中心的主体以后,用什么方法加强它,使它真正占据优势地位呢?可以求助于三个因素———布局、大小和对比。这三个因素偶尔单独发挥作用,但经常共同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