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2日电 11日,我国首家AED培训中心落户我省,今后将对来自国内的社区医生、“120”急救人员、心脏猝死高危患者家属、医疗服务志愿者进行AED培训。随着AED的普及,将大大减少我省乃至全国的心脏猝死率。
据了解,AED就是“体外自动除颤器”,是一个方便易携带的小仪器,一般安置在医院、公共场所、运动场等容易发生心脏猝死的地方。一旦有人发生心脏猝死倒地,经过AED培训的人就可以就近取来“体外自动除颤器”,对病人进行抢救。
据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于波介绍,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80万心脏猝死病人,70%发生在40岁以下的男性身上。我省地处高寒地区,心脏猝死率逐年上升,比南方省市高出3倍。“从医院临床接诊情况看,在医院内发生猝死的患者,50%都能被救活;而在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患者,几乎都无法救活,占85%以上。”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随着奥运会的临近,紧急医疗救助培训成为一项重要准备内容,目前,奥运场馆、奥运会运动员驻地等已经安装了300台AED,因此,需要大量能熟练操作AED的人员。根据黑龙江省心脏猝死多发的特点,受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托,把AED培训中心设在了哈医大二院。
于波指出,该培训中心从今天起将开展全国范围的医务人员AED免费培训,以后还将开展非医务人员AED免费培训,争取让国人都能掌握AED操作技能,随时随地可以运用AED抢救身边的心脏猝死者。
按人口密度,每1万人就应该配备1台价值2万元人民币的AED。在今天AED培训中心成立大会上,郭继鸿、于波等教授呼吁各级政府积极安装AED,像机场、田径场、商场等都应配备AED,使在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抢救,减少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