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3日电 题:选拔志愿者,奥运赛场外的激烈角逐
近日,黑龙江省招募选拔的首批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名单出炉,80名入选志愿者经过一年的准备、严格的审核、多轮的角逐,成功入选。在100:1的激烈角逐中,能够最终入围的志愿者们的第一感受都是无上光荣。
2007年1月,黑龙江省开始招募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到2007年12月末,已有8000余人通过网络报名参选。“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录取比例是29:1,而奥运志愿者的录取比例达到100:1,足见国民对于奥运的重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部长李坦阔说,“我们预计到志愿者报名会很火爆,但是没想到最后的竞争如此激烈。到2007年5月31日17时,我们做过一次阶段性的数据统计,那时报名总数已达到4755人,大多数是高校的在校大学生。94%的申请者都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说起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心里热乎乎、暖暖洋的,虽然接听大量的咨询电话、重复地答复各种问题,让他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可其中体现的正是人们对奥运的热情、对志愿者的热情。李坦阔说,在去年12月末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最后选拔考核中,一些“特殊”的申请人的故事鼓舞人心,令人难忘。
65岁花甲老教授成功入围
作为黑龙江省奥运会志愿者入选的最年长者,王耶教授无疑是最幸运的。从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退休的他,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志愿者的行列里。他曾经做过特奥会的医疗保健工作者、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的医务工作,平日里医院的义诊活动更是当仁不让。2006年8月22日,王老提笔给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写了一封信,询问申报奥运会志愿者的有关事宜,并表达了自己这个年过六旬的老者希望成为北京奥运志愿者的心声。没想到当年9月1日,奥运会组委会回信了,信中告诉他作为赛会志愿者要到所属省份报名,详细的规则要在几个月后出台。
在焦急的等待中,他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奥运知识。黑龙江省的相关报名工作刚刚开始,王老便赶去报名。“工作人员把我的名字键入微机时,我别提多高兴了。但是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想入选还要经过很多考核。回来后,我就制定了学习计划,开始积极‘备考’。”王耶教授说。
对于王老来说,外语口语是他要啃下的最硬的骨头。老教授年轻时学习的是俄语,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老时常要翻阅一些英文原文原版资料,便又自学了英语。但是考虑到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外语词汇应该以基础生活用语为主,于是老人开始像小学生那样拿着英语词典背单词。王老给自己定了任务,每天学习20个新单词,让女儿配合练习口语,定时看电视英文讲座。在最后的面试中,王老流利的英语令考官们都惊叹不已。
刚开始报名时,工作人员还考虑到了王老身体健康的问题。可是在最后的体能测试时,25米往返跑,王老7个来回跑下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在场的工作人员一起为他鼓掌祝贺。王老骄傲地说,自己年轻时曾是射击项目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呢,到现在依旧坚持每天游泳,每周打乒乓球。
现在的王耶教授依旧承担着一部分教学任务,在接待记者采访前,他刚给哈医大的本科生上完课。王老说:“作为志愿者,我会严格地遵守大会的有关规定,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各国参赛人员服务。大会规定了不许吸烟,这对我来说有点难,但我一定执行,因为这体现的是哈尔滨人的文化素养。”
从瑞士赶回来参加选拔
22岁的哈尔滨小伙那叶楠在瑞士留学已经5年了。2007年,他在互联网上看到黑龙江省招募奥运志愿者的宣传,立即在网上报了名,并让父母帮助他准备一些必须的申报材料。
那叶楠在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学习,期间还选修了法语。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北京奥运期间正是暑假,如果真能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他有专业和语言优势,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奥运是一次最好的实践机会。顺利地报名之后,那叶楠在瑞士继续学业之时,又多了一项新的学习内容———了解北京、了解奥运、学习志愿者条例,向身边的人宣传奥运。
那叶楠对记者讲,第二届和第五届冬奥会曾在瑞士举行,但是距今已有半个世纪,而夏季奥运会则一直与瑞士无缘。他的瑞士同学听说他申请了北京奥运志愿者都为他高兴,也都很羡慕他能有机会亲近奥运、参与奥运、服务奥运。“我几乎每天都浏览与奥运有关的中文网站,看到什么新的信息,就向身边的外国朋友讲,当时我想不管最终能不能成为奥运志愿者,我在瑞士向朋友宣传其实就是在做志愿者。”那叶楠说。
这个寒假那叶楠原计划是不回国的,他与一家饭店签订了实习合同。2007年12月10日,实习刚刚开始没几天,他就接到父亲的电话:团省委要组织志愿者选拔,如果真要参加就必须回国参加选拔考试。当时那叶楠的实习合同已经签了,如果不完成实习中途违约,签约饭店把情况反馈给学校,将直接影响他的毕业成绩。而那叶楠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可能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我找到饭店的老板讲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希望他能理解我,把我们签订的实习合同做一下日期的更改。没想到没用我多费口舌,老板就一口答应。他说让我放心地回国参加选拔,学校那边他可以帮助我去协调,决不会因此而影响到我的实习成绩。这位日籍老板还说,如果有可能,他也希望能在奥运期间到中国看看,还不断地祝我好运!”
如今,那叶楠凭借自己的表现成功入围黑龙江省奥运志愿者,也即将返回瑞士继续学业。“再回去我的身份就不同了,我是一名真正的北京奥运会志愿者了!”他一脸的自豪。
第一个报名者,笔试成绩最优
2007年1月20日不到7时,魏文峰登录黑龙江省奥运志愿者招募网站,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个志愿者申请人。2007年12月23日、24日,黑龙江省的最后选拔结束,魏文峰又以笔试最高成绩脱颖而出。有着男孩儿名字的魏文峰,实际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阳光女生,她的奥运志愿者梦想从萨马兰齐先生那句简短有力的“beijing”开始。
志愿者的身份对于魏文峰来说并不陌生,2006年第四届全国特奥会期间,她就担任过志愿者,在组委会工作部做管理志愿者的综合性工作。由于表现出色,她被特奥会评为“杰出志愿者”。
从特奥会回来后,魏文峰就一直期待着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也一直关注着相关的信息。2007年1月19日晚上,她在央视的新闻节目中看到了京外奥运志愿者招募启动仪式的报道。第二天一早她就登录了黑龙江省的相关网站提交报名信息,成为了黑龙江省奥运志愿者报名的第一人。
研究生考试、志愿者选拔、学校的期末考试,这三个“大考”都赶到了同一时段,这让魏文峰忙得有些透不过气。对于她来说这三个考试都非常重要,“贪心”的她哪个也不想丢失。魏文峰说:“还好有些内容是共通的,我在考研复习时,很多功夫都下在了外语上,而外语能力的提高又可直接提高日后服务奥运的水平。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高校学生,奥运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