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6日电 2007年,黑龙江省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620亿元,同比增长33.6%,是近五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建设事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2个百分点以上;城乡建设工作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拉动”作用显著增强。这是记者从15日召开的全省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城市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共有13个市(地)、64个县(市)建立了廉租住房制度,全年落实住房保障资金2.6亿元,累计落实保障资金3.2亿元;新增住房保障24968户,共有34239户低保家庭享受到廉租住房保障政策。完成经济适用住房建筑面积94.45万平方米,旧小区改造面积600万平方米,危房棚户区改造面积320万平方米,均超过年初计划或省政府责任目标。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3.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0.69平方米。
新农村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全省村镇建设投资五年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5亿元,同比增长26.5%;铺装村镇道路3783公里,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38.83万人。全年新建和改造农房10.4万户,也是近五年来新建和改造农房最多的一年。推广节能节材省地型农村住宅2.45万栋,占农房建设总量的23.5%。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累计完成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5亿元。哈尔滨磨盘山供水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大庆、双鸭山、绥化等市一批亿元以上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新增集中供热能力3700万平方米,全省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6亿平方米;供热补贴改革进展顺利,各地普遍建立了特殊困难群体供热保障救助制度;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鹤岗、七台河、伊春、大兴安岭等10个市地完成了“暗补”变“明补”工作。大中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进程加快。
房地产和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370亿元,同比增长15%。通过宏观调控和专项整治,全省共查处166个违规违法房地产开发项目,有效地规范了房地产开发行为; 13个市地、64个县(市)90平方米以下新建住房接近总量的70%,住房供应结构性矛盾得以初步解决;房价增幅平稳,全省商品房平均价格低于全国平均价格1400元左右。
副省长孙尧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