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1月17日电 1月11日,在哈尔滨南岗区工大桥上,一辆奥迪轿车将一名正在作业的环卫女工撞倒,环卫工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叫时淑梅,56岁,是南岗保洁二大队二小队的工人。据肇事司机称,当他途经事故地点时,看到前方桥护栏边一名环卫工人转身向路中间走去,因躲闪不及被自己的车撞倒。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2007年,环卫工人作业时遭遇交通事故84起,死亡13人,有72人在事故中受伤。
闹市街头,惨剧屡发生
2007年9月6日凌晨,香坊区哈平路远大都市绿洲附近,一厢式货车将一名环卫工人当场撞飞,环卫工人不治身亡;
11月15日清晨,南岗区学府路与自兴街交口处,一名环卫工人骑自行车上班途中,被一辆货车撞倒并拖行30余米;
3月23日6时许,在哈市南岗区宣化街与长江路交口处,72路公交车将一名正在作业的环卫女工撞倒,伤者经抢救无效死亡……
环卫工人,给城市带来了洁净与美丽,自己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记者从哈尔滨市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了解到, 2002年以来,哈市每年都有六七十起环卫工人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环卫工人一直以来是交通事故中的高危人群。
哈尔滨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的干警分析说,部分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淡薄,行驶过程中处理紧急情况不当造成环卫工人伤亡事故是主要原因,但环卫工人普遍年龄偏大,安全意识差也是事故因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哈尔滨市8区共分12个清扫保洁作业队伍,环卫作业人员近7000人,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年人。
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
据悉,哈市有一线环卫工人7000多名,其中一半是临时工,这其中还有30%的工人或年龄偏大,或身体残疾。这支千余人的老年扫街大军,每天要工作八九个小时,赚取每个月300元到400元不等的收入。一位扫了10年大街的老环卫工人说:“干的活儿最脏最累,收入最少。要不是生活所迫,谁来扫大街呢!”
在哈市南岗区清滨公园一带工作的环卫工人陈大姐,边清扫路面边对记者说:“我们每天4时就得到岗,每天至少要工作9个小时,而且没有休息日。”陈大姐50岁,干环卫工作已经五年。她说,有时刚刚扫完的街道又被行人扔了脏物,因此她受到小队长的批评。她说,夏天的时候,要忍受阳光的暴晒,到了冬天就更加难过,刺骨的寒风像咬人,有时遇到下雪,还要通宵清雪。
低廉的薪水以及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造成大量环卫工人的流失。记者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的环卫工人大多来自农民工,属于临时工性质,一个月只有360元的工资,住房、三餐等都得自己解决。
哈市香坊区城管局环卫科工作人员介绍说,近一段时期该区已有300多名环卫工人辞职改行,这给环卫工作正常运转造成了一定困难。据了解,这些环卫工人被其他单位聘走后,有的还是做清扫员,工资涨到500元以上,用人单位称城管局的环卫工人肯干活儿,眼中有活儿,同时还有纪律性;有的人改行后,在花窖里做培土、育苗、搬运等工作,月工资能超过700元。
增加投入,编织安全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孙教授为环卫工人安全保护提出建议,环卫部门应该购置、制作一批安全警示牌与安全岛,在环卫工人作业时,将安全警示牌放置作业区30米至40米外,这能对驾驶员起到预先警示作用;另外在作业环卫工人周边摆放安全岛立柱,起到二次警示作用。其次,在每台作业车上插警示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环卫工人在作业。
管理人员应该要求每名环卫工人作业时必须着装上岗,并随时检查萤光条,一旦有失效或破损应立即更换。同时,教育环卫工人在作业时要迎着车辆行驶方向,以方便环卫工人尽早发现危险,减少事故率。另外还应为一线作业环卫工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一旦环卫工人出现交通事故后,善后处理工作能使环卫工人或家属满意。
省社会科学院的董鸿杨教授认为,环卫工作不妨采取“科技兴安”战略,用先进科技手段来保护环卫工人的安全,同时对重点街路、快速干道、高架桥等易发事故路段实施机械化清扫。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落实最低收入工资标准,尽快改善环卫工人的待遇,也是稳定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