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1日电 案由:关于促进对俄贸易快速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九三学社省委
提案内容:
近几年,黑河市对外贸易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长足进展。2006年进出口总额实现15.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7%,黑河市辖区外经贸企业对地方财政的直接贡献率也比上年增长20.47%,达到2171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边境贸易在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制约黑河市对俄贸易发展的运输瓶颈问题、外贸经营主体薄弱及口岸环境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为了更好的促进黑河市边境贸易快速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对俄贸易发展需要
1、扩建改造黑河港口装运停泊设施,解决因贸易增长而产生的界江运输瓶颈问题。开贸以来,黑河港口几经改造建设设计吞吐能力120万吨。但因黑龙江水位变化,泊位下方沙石淤集,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等原因,每年内外航装运能力只能达到70万吨。这几年的实际情况表明,进出口货物超过30万吨,港口装运能力就无法满足需要。货运紧张时船泊需在江中停泊3至7天才能进港卸货。建议将港口码头向西延至水泥厂,增加装卸泊位。组织督促河道管理部门经常清理航道及码头泊位的淤沙,保证水位偏低时船只也能靠港卸货。
2、将铁路专用线伸延至港口货场。使出口货物在港口卸车直接装船出港,进口货物直接装车向内地集散。这样既解决了港口到车站的二次装卸倒运问题,又为企业降低运输装卸成本。积极向上争取保证铁路运输计划能满足向内地运输进口货物,彻底解决黑河口岸向内地运输进口货物的瓶颈问题。目前黑河口岸进口货物80%是通过公路运输向内地集散,公路运输成本比铁路高出30%,至使黑河口岸进口货物与满州里和绥芬河口岸进口货物比较效益大大降低,也使对岸阿穆尔州每年采伐的200多万立方米木材不得不绕道1200多公里后从绥芬河口岸进境。
3、切实有效地协调中俄口岸部门,制定可行措施,真正实现快速通关及便利化。首先协调中俄口岸各部门,加强服务意识,简化手续,提高验放速度。进口货物除特殊品种外达到口岸一次查验放行,努力实现过境运输车辆当天往返或当天多次往返,提高运输效率。其次尽可能增加黑河口岸通关时间。由于界江原因使黑河口岸货运每年只有8个月左右的开关时间,去掉节假休息日,有效工作时间只有200天,与绥芬河口岸全年开关每天24小时通关相比劣势尤为明显,这么短的通关时间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建议在适当时机实行24小时通关,使黑河口岸成为快捷高效的对俄贸易通道。
二、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和培育外经贸主体
1、培育经贸主体。实践证明引进的外地公司实力强、观念新、贸易渠道广,在我市的对外贸易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应制定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加大与外地企业的联营联合,坚持吸引更多外地有实力外贸公司来黑河开展对俄经贸。在引进的同时也要不忘有重点的培育发展本地贸企业,保证黑河对外经贸发展后劲。
2、加大扶持力度。尽可能的增加财政对边贸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加外贸发展基金,发挥市担保公司的作用,扩大为外贸企业贷款的担保额度,协调金融部门为经营较好的外贸企业增加贷款额度,缓解外贸资金不足问题。
3、搭建经贸平台。对俄经贸始终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搭建对俄经贸的信息平台和对接平台,企业在俄罗斯开发新项目新市场异常困难。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在能源、农业、林业、采矿等重大项目上为企业搭建洽谈合作平台,增强对俄经贸合作的实效性。
三、改善口岸联检部门工作环境,调动一切因素促进边贸的快速发展
1、尽力改善口岸联检设施及工作环境。黑河货运口岸现有联检设施不配套,各部门多处办公,滚装码头过于窄小,联检人员整天工作在汽车尾气和水泥厂的灰尘中。建议尽快启用联检综合楼,建设好工作餐厅、临时休息室等配套服务设施,科学设置货运现场的验放流程,改善联检人员的工作环境,逐步提高联检人员误餐、交通和假休日工作的补助标准。切实关心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2、制定单独的特殊奖励政策。黑河边境贸易发展的历史无处不凝结着口岸联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但始终没有针对他们的单独奖励政策来鼓励他们为地方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建议制定单独针对联检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奖励政策,每年重奖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激励他们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为黑河经济发展出力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