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王学良:加强文物保护 构筑特色地域文化
2008-01-22 14:44:25 来源:东北网  作者:王学良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王学良代表

  东北网1月23日电 题:加强文物保护构筑特色地域文化--访省人大代表、双鸭山市文物管理站站长王学良

  王超慧 东北网记者张昭

  作为新当选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王学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提起文物古迹这个词儿,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双鸭山今年要全面启动把汉魏时期遗址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工作,从而宣传、推介双鸭山的满源文化。这无疑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提升双鸭山城市文化品位,扩大城市影响,增强城市软实力的有利举措。”

  王学良说,“双鸭山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曾被人们视为“人迹罕至,亘古荒原无人烟”的北大荒,成为文物盲区。通过市、县文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双鸭山市一跃成为文物遗址超千处的省内第一文物大市。且有国内面积最大的、数量最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江平原汉魏时期遗址”,凤林、炮台山、滚兔岭、东辉、青龙山五座古城和长胜、兴隆山、仁合、民富四大遗址群等116处汉魏时期城址、聚落址、祭祀址等受到国家保护。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证实,双鸭山市汉魏时期遗址是满族先祖所营造的。凤林、炮台山古城是当时的统治中心所在,也就说黑龙江地区历史上诞生最早的国家就在双鸭山市。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王学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议:各级政府应该加大文物遗址保护力度。双鸭山要想成功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就更应该从现在着手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针对汉魏时期遗址大都分布在山地和丘陵地带的特点,积极主动地在遗址周边采取退耕还草措施,防止人为和自然破坏,不仅为申报世遗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满族文脉发挥积极作用。要在保护中发展,为促进双鸭山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

责任编辑:刘华

【专题】黑龙江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