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3日电 冬已至,天转寒,走在街上的市民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抵御严寒,但在大桥下、广场、小区的避风处,流浪汉们正躲在破旧脏乱的棉被下瑟瑟发抖,缺衣少食、无处医病。如何给这些流浪者一个“温暖的家”成了政协委员们关心的问题,民盟省委和九三学社的委员们分别建议应妥善安置冬季街头流浪露宿人员和建立医疗欠费补偿(救助)体系。
问题:无家可归就医难
冬季流浪汉们的处境艰难,由于缺衣少食、缺少防寒的棉衣和住所,经常被冻伤、冻病,而又无法及时治疗,生存面临严峻挑战。目前虽然已经出台和完善了许多医疗保险制度,但还存在着一些盲点,最突出的是无家可归者的医疗费用如何解决。
原因:无偿救助医院负担重
民盟省委的委员们说,这些街头流浪人员主要是没有父母、亲人照顾的流浪儿童;身体残疾,没有生活能力或生活能力低的人;存在精神障碍的人;还有与家人闹情绪,离家出走的人。他们一般都是靠向路人乞讨、好心人施舍和捡废品换钱来解决生活问题,根本没有看病的钱。医院虽然不能因此拒绝救治病人,但是对于财政差额补给的医疗单位来说确实很难承担无偿救助。
建议:建立医疗救助体系
对街头流浪露宿人员,民盟省委的委员们建议,应对其妥善安置,能联系到家人的,要帮助他们及时返回,没有亲人的,救助站收容;对有劳动能力的,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其创业,以维持生活;对流浪儿童,民政部门负责安置,让他们生活安定,重返校园。
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建议,可通过政府、社保、医保机构多方协商,在全社会范围内成立一项特殊医疗救助资金,用以资助那些无家可归、无人可管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些委员建议,对于基本上没有生活来源、在救治过程中没有能力缴费的外地务工人员,看病之后没钱缴费的本地低保人群等困难人员,可以建立医疗欠费补偿(救助)体系,通过慈善机构的捐助、彩票发行等方法解决救助专项资金来源,作为医院救助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