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文媛代表 |
东北网1月23日电 高校要肩负起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责任与使命——访省人大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
东北网记者 高长利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如何建设人力资源强省成为代表们的热议话题。对此,省人大代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田文媛认为,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刻领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就要深刻认识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事业兴衰的重要性,深刻认识高等院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要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建设一只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田文媛代表指出,全面实施人才强国、强省、强校战略,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的原则。“党管人才”是我们党适应新时期新任务,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要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要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更好的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工作,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好的服务,决不是党委要包揽人才工作的所有方面。各级党组织应重点做好制度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结合高校实际工作,田文媛代表谈到,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是向着大众化和高水平两个目标发展。高水平大学的显著标志是拥有一批占领学科阵地、引领学术潮流的创新团队。谁拥有的创新团队强、谁拥有的领先成果多,谁对社会经济建设贡献大,谁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在刚刚闭幕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公布的奖项,高校获自然科学基金奖占66.7%,获技术发明奖占69.2%,获科技进步奖60.4%。这些成绩无一不是各高校创新团队取得的。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相比较,我们是单科性院校,教学与科研队伍规模小,基础差,实力不强。建设创新团队必须走自己的路子。一是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注重资源整合,以项目为核心打破教研室、学科、专业界限组建创新团队。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制定灵活政策,加强实验室、研究所、试验基地建设。二是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创新团队的重要任务。树立精诚团结,开拓创新,刻苦钻研、甘于寂寞、坚持不懈的团队精神与和谐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确定研究项目,要着眼中医药国际化现代化需要凝练学科方向,瞄准科技前沿,注重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扩大社会影响。
田文媛代表认为,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有一流的教师、专业人员队伍,更需要有一流的管理干部队伍。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家在分析一些企业倒闭的原因时,发现他们并不是在科研和生产上落后了,而是输在管理上。建设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要树立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要形成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强化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服务意识,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使我们的管理水平适应学校发展目标需要,跟上学校发展建设的速度。
同时,田文媛代表指出,着力建设吸引人才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至关重要。她说,要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步伐,重点在于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注重科学性、突出导向性,坚持重一线、重业绩、重贡献。抓住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制订规划,建立制度,形成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要逐步建立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人才评价标准,把好调入和引进人才质量关,形成规范性、科学性、计划性相统一的考核办法。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实际需要,分别制定培训计划。将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外出学习,与校内交流相结合,加强阵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明确各级组织培养人才的任务分工,齐抓共管,共同推进。关心教师科研人员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鼓励探索、鼓励创新、鼓励冒尖、允许失败。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